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郭聿林: 女附中同学

向下

郭聿林:  女附中同学     Empty 郭聿林: 女附中同学

帖子  bj 2013-01-02, 16:07

原帖2008年2月24日发表在原“老苯天空”论坛上,现转载于此。

女附中同学      作者: 郭聿林
  
  2月12日是老苯的聚会和女附中的聚会合二为一的一次聚会。1969年首批入厂的中学生中有40人是来自北京师大女附中(即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这40人分配到了向阳厂的各个车间,其中分到苯酚丙酮车间的人数最多。这些年来,向阳厂的女附中同学每年都举行一次聚会。下面几张照片是今年2月12日的聚会上部分女附中同学相聚的情形。

赵国香、赵志红、李宋雄、汪自端、罗津晶
郭聿林:  女附中同学     Download
  
  
崔桂兰、商战果、张淑英、崔桂英、张楠、刘迺兰
郭聿林:  女附中同学     Download


王丽芬、崔桂兰、张楠、张延宝、刘迺兰
郭聿林:  女附中同学     Download

  去年九月我在“老苯天空”看到由郑季厚代发的李丹阳写的长篇回忆《在向阳化工厂的日子里》,看到李丹阳在后记中提到她是看了张延宝的文章《向阳化工厂记事》后才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不能自已地动笔写了这个长篇回忆。后来张延宝把《向阳化工厂记事》一文发给了我。张延宝的文章也是分段回忆体,写作风格和李丹阳的文章差不多。在张延宝文章中有一段叫“分配”,全面记录了她记忆中的女附中四十位同学入厂后初次工种分配的情况,名单中四十人一个都不少。应女附中同学的要求,我把文章中的这一段贴到网上,供女附中同学作为历史资料。
    高三(6)班 丁 炎  洗桶车间
    中五(2)班 张 沛  (苯酚丙酮)分析工
    中五    刘兰文  (苯酚丙酮)分析工
    高二    郭雅萍  空压冷冻操作工
    高一(1)班 刘迺兰  机修车间车工
          罗津晶  (苯酚丙酮)分析
          袁冬华  (苯酚丙酮)分析
          徐淑燕  仪表车间
    高一(2)班 陈 虹  空压冷冻操作工
          张延宝  空压冷冻操作工
          李树慧  (苯酚丙酮)分析
    高一(3)班 边惠珍  机修车间防腐工
    高一(4)班 张 楠  仪表车间 
          唐若霓  洗桶车间
          张毛英  (苯酚丙酮)分析
          王 英  保管员
          骆白云  (苯酚丙酮)分析
          沈 红  (苯酚丙酮)分析
          王丽芬  (苯酚丙酮)分析
    初三    韩 禹  (苯酚丙酮)精馏
    初二    张淑英  (苯酚丙酮)分析
          赵志红  (苯酚丙酮)罐区
    初一(1)班 商战果  (苯酚丙酮)烃化
          范舒平  仪表车间 
          崔桂英  机修车间
          唐 宁  (苯酚丙酮)氧化
          徐淑君  电工
          温荣辉  防腐工
    初一(2)班 张 军  车队
          李 勤  (苯酚丙酮)分析
          李小芹  (苯酚丙酮)烃化
    初一(3)班 邓云青  锅炉分析工
          汪自端  (苯酚丙酮)烃化精馏
    初一(4)班 朱 虹  (苯酚丙酮)罐区
          武月英  食堂
    初一(5)班 孟芳娥  电话班
          赵国香  (苯酚丙酮)分析
    初一(6)班 李宋雄  空压冷冻
          李东红  电话班
          崔桂兰  (苯酚丙酮)分析
  我这里只是将张延宝文章中的记录原封不动地转贴在这里,它是不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请女附中同学勘校。
  一般中学里都是分高中和初中,班级名称中带有“高”字或“初”字。但是张沛和刘兰文的班级怎么是“中五”?在此向女附中同学请教。
2008-02-24 00:45





bj

帖子数 : 133
注册日期 : 12-12-28

返回页首 向下

郭聿林:  女附中同学     Empty 原跟帖

帖子  bj 2013-01-02, 16:21

张淑英跟帖
  中四.中五是女附中的实验班,她们是从初中直升到高中的.我们初二的姐姐班就是中五二班的,她们上到中五就可以考大学了.(不知准确与否)
2008-02-24 17:24

商战果跟帖
  其实我们那年也是中一(1)而非初一(1),也是五年制的初高中连读,但在第3年会有考试,合格者方可继续读第4第5年.只可惜我们65年9月入学到66年"文革"开始,才只读不到一年即"闹革命"了,也所以对这个"中"而非"初"并不像读到"中五"的同学那样情感特别和亲切熟悉.
2008-02-27 01:36

 
唐宁跟帖
  同意沙果,谢谢郭聿林,还是一起聚会好吧,否则上哪看照片?
2008-02-27 07:33

李丹阳跟帖
  师大女附中对于我,既有缘又无缘。
  我从小在教育部大院长大,三个姑姑和一个表姐都曾在师大女附中上学,文革前就毕业了,以后两位上了北大,其他分别就读于北工和北航。在厂时,我曾告诉张延宝她们的名字,2007年再见时,她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说出她们的名字。
  文革前,我的小姑姑曾几次带我去那个校园,让我进教室看,还给我看她们的课本。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以后一定能考上这所学校。
  不想,文革打碎了这个梦。我被父母单位的红卫兵揪到了美院。1968年我只得就近入学上了一所仅有一条半胡同的三流学校。不过,那里的老师、同学还是不错的。
  来到工厂后,见到很多来自女附中的师傅,觉得很亲切。能够考上师大女附中就很不简单,在那里受过教育的一般来说都比较优秀。所以,我总感到,能结识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女同事、大姐们很幸运。
  今天浏览《老苯》,突然发现可以写了,就随手写了以上文字。
2009-11-02 18:05


bj

帖子数 : 133
注册日期 : 12-12-2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