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范文棣:向阳筹建初期的一段回忆

向下

范文棣:向阳筹建初期的一段回忆    Empty 范文棣:向阳筹建初期的一段回忆

帖子  bj 2012-12-30, 15:55

原帖2006年9月5日发表在原“老苯天空”论坛上,现转载于此。

向阳筹建初期的一段回忆   作者: 范文棣

  1968年9月我从北京化工厂调到向阳筹建处(当时向阳筹建处还没有正式成立),我是向化工局基建处报到,接待我的是副处长郑建华,我记得很清楚他当时给我介绍了,世界上的三大化工即海洋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当然居首位的是石油化工,而我们要建的向阳化工厂就是石油化工,项目是苯酚丙酮等等。并说这个工程是党中央批准毛主席圈阅的非常重要,厂址在房山县, 因为当时我只知道房山县这个地方不知道究竟离市内有多远,回到家一查地图才知道离北京一百多里,心里还真有点含糊,不过没有办法事到如此也只好服从,报到后先在化工局上班,(当时化工局在建国门附近的小羊毛胡同)由於在我之前没有人报到,所以我是唯一的向阳人,其他同志虽然干向阳的事,可都不是向阳人员,因此当时凡是代表向阳的事都由我出面,例如有新同志来报到要见一下面,讲几句话。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局系统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代表大会,向阳由我和三科的一位同志组成代表团参加大会,(在我之后首饰三科已经正式调入向阳一百零八人)人家各厂都是几十人唯独向阳只有两人,人家敲锣打鼓地互相报喜、互赠礼物但我们毫无准备。只好照人家的办法向各代表团报喜,将人家送的礼物再送出去。

  在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后,组成了设计班子其中包括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北京建筑设计院、北京市政设计院、铁道部笫三设计院、还有化工局设计室和从化工系统借调来的一些同志。大概有六七十人,然后由我带队到兰州304厂33号车间进行设计考查,(当然不是全部人员全去)当时正值文革高潮,304厂同其他单位一样成立各种名目的战斗队运动搞的轰轰烈烈,几乎是仃产状态人们都跑去开批斗会去参加各种活动,车间里几乎没有人,同样33号车间也是这样,由於蔡长江是保守派所以造反派责成他留在车间维持生产,蔡长江一个人(只有他一个人)楼上楼下控制室来回跑,别人参加完各种活动后才回来可见当时的生产状态,我们一行人到了兰州住在西固厂招待所,每天按时到厂在33号车间学习工艺流程,同志们楼上楼下跑管线记设备,当然还有负责其他设计的同志考察框架结构、厂房建筑、配电、仪表、还有污水处理市政工程等。一天下来非常辛苦但大家不计较,晚上回到宿舍还要继续学习讨论白天学的东西为了便於讨论,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利用拣来的废胶管、硬纸板。铁丝甚至食堂的筷子,制做了一个简易模型,虽说简易但所有重要设备一样不缺,管道连接一丝不苟。这样大家围绕这样一个模型讨论、学习、记录天天干到很晚才休息,我们一共学习了将近一月,到68年底才回到北京。

  回京后不久就(69年初)我们进驻现场,同时派来了军宣队,队长是杨定顺付队长侯殿方,(后来队长换成郑英才)并组成向阳化工厂革命领导小组,小组由七人组成。组长是原局财务处处长钱思平,付组长是付队长候殿方,我和原三科一位科长还有局一名政工干部和另外两位(名字记不清了)。不久钱思平换成原局干部处处长陈国典。他就成了向阳首任行政领导。

  就在这时成立了设计连,由我任连长兼指导员,全部人员都集中住在现在托儿所的位置(原来是首饰三科的车间全是平房),南侧是原来的食堂我和工艺组的人员全住在这间大屋里(十几个人住在一起)屋里生了两个大煤炉子,大家轮流生火打扫卫生,其他土建、市政、电气、仪表、设备等专业人员分别住在周围房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干劲实足,每天早晨起床后大家都搞卫生扫院子,当然每天还少不了早请示和天天读,虽然来自各不相同的单位可大家非常团结非常和谐,有什么问题互相协商互相通气,各自为自己的设计项目不分昼夜地工作,当时大家是遵照毛主席的一条语录:,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要革命加拼命!几乎每天都是干到后半夜才休息,有的甚至干到天亮,我当时和一位军代表每天晚上到各房间去催他们早点休息,但效果总是不好,刚把这个屋劝完关灯休息等到别的屋时那个屋灯又开了。69年三月五日刚好是春节前后,现场土建、市政、安装队伍的工人师付们都放弃过节全部开进现场全面破土动工,工地上热火朝天不分昼夜。当时是按着三边政策,即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这样对设计工作要求就更加紧迫,因为现场往往等待设试计图纸施工,或者是设计有不当的地方需要修改。设计人员还要经常跑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对自己不当立即修改,因为所有设计人员大部份是新手只有像徐雷兴等极少数人有一定设计经验,虽然在兰州考察一个多月但兰州生产规模只是1500吨,而我们要放大到10000吨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同志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竞竞业业地进行设计,万吨级的化工装置在北京还是第一套,建设时间要求又很短,当时口号是“十.一”定投产。所以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设计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虽然当年“十.一”没有能投产但整个装置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大概在70年初的时候装置基本完成了安装,其他配套设备也陆续完成,如供水、锅炉、配电等等,这时开始了试车前的一系列工作,像:试压、试漏、水汽联运、清扫管道…。这些工作我们这些人都是参加了的。接着就是物料试车,这时我们都非常兴奋终於等来了这一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7O年7月1日生产出了合格的苯酚.丙酮向党的生曰献上了厚礼。这是三十七、八年前的一段经历但回忆起来还是那么历历在目。因为这是我们大家曾经为之付出辛勤劳动得到的成果。这时设计连的设计工作宣告结束。参与我们设计工作的其他单位人员都陆续回原单位了,而局里的同志都按他们设计项目被分到各个岗位,如杨文宝分在烃化、陈文岚分在氧化、靳秀珍分在酚水、马震环分管薄膜蒸发器等。另外有刘国宝分到仪表车间、罗德勤分到水汽车间。曹刚同志是负责全面工艺的所以是车间技术员,大家称他曹技。因我在设计连从开始施工就经常在施工现场所以除比较熟悉工艺外,对公用工程如水、电、汽等比较清楚,包括地下管网走向伐门位置等。所以让我负责日常生产调度工作又担任生产连付连长。因当时只有我们一个生产车间,所以当时一切工作全围绕着我们老苯转。在此后才相继建成其他生产车间。而我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六年。
2007-09-05 11:05


bj

帖子数 : 133
注册日期 : 12-12-2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