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4 posters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15, 20:59

转日莲上杨学芬一个老西单链接引起众多回忆。我除了上女附中路过西单外,对它了解还真是不多。大家如此多的回忆,我想也是由于西单周围变化太大引起的。我们在东城好像就没有这样的感受。就像我家那个老宅子的地方,还是那么一大片老胡同,想改变都难。有一天胡同里一个神经不太正常的人见到熟人就问:“你愿意拆迁吗?”,当他问道我时,我说无所谓,不拆也挺好的。他对我说:“你是我采访的第一个不愿意拆迁的人。”他不是记者也不是采访,他号称自己是中联部高级负责人,当然在胡同住久了大家都认识也都知道他的毛病,他问就回答他,于是有了前面的结论,也算客观吧。

把大家的回忆留在这里。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15, 21:01

2015-1-14

yxf 下午9:08
[恋恋老北京|50年前的老西单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xODk2MA==&mid=204689840&idx=3&sn=6fbc0baed196d08e7468887cd822529f&scene=1#rd]

怡智和尚 下午9:54
50年前的老西单,我们这代人见过几个老字号啊?

武老师 下午10:05
我的人生第一付眼镜就是在西单的精益配的。

怡智和尚 下午10:16
国泰照相、西单第一理发店保持了很多年

ZCM 下午11:00
俺参加工作第一块手表就是在西单亨得利买的,20张工业券呢!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15, 21:11

2015-1-15

zzh 上午5:12
看到西单老照片,真亲切。出了我家胡同口,就是这条街。我想李潞东一定也是这感觉,我俩住的胡同对着,在西单大街东西两侧。

zzh 上午5:28
我们同时毕业的这一批人,很多都住在西单附近,我能记起的就有袁冬华,金惠春,马京柱,梁继红,刘自祥,陈永琰…,西单是我们的家啊。

李荣英 上午7:28
上中学时我在白塔寺东廊下胡同住。毕业像就是在国泰照的。

李潞东 上午9:15
赵志红你好。你说的对,你住大木仓,我住堂子胡同,西单这条街的变化太大了,但我还是喜欢原来的老街。象咱们这样的原住,老西单的故事太多了。你家胡同南边是华纬制衣,裤子做的相当好,我家人的裤子都在那儿做,旁边是床上用品,胡同口北边是西鹤年堂,我家胡同口南,早点铺,糖油饼最好吃,我管他叫糖盖儿,现在再也吃不到这么正宗的了,再往南西单第一理发馆,我家人都在那儿理发,我儿子小时也经常在那儿理发,日用品商店,店小货全,欧亚照相馆,我家老照片上基本都有欧亚二字、天福号的酱肉从小就有体味,困难时期老早去排队,还可以买到一包干炸魚,两条才两元钱,可入味了。胡同口北边,西单商场,一、二、三、四、五场,一场食品,吃啥有啥,二场书店,新书、旧书、古书、新旧字画,小时经常去那儿看书。三场用现在的话说是餐饮娱乐场所,又一顺的小吃、肉饼那滋味绝了,也是我常去的地儿,峨眉酒家的菜当年吃的味,现在,在峨眉吃再也吃不到那味了,峨眉酒家厦天卖荷叶绿豆粥,半斤粮票一毛五就能买一锅,清凉解暑。戏园子在二楼,我姥姥怕跟戏子学坏,不让看。四场是现在说的五金类,自行車、工具、日用品。五场较大铺的、盖的、穿的、戴的别提多全了,五场东边门里卖文具,晚上没铅笔、橡皮了,从我家出来穿西牛角就到商场后门了,进去就买,那时五场东门叫商场后门。好了,先忆到这吧。我9点半有事。西单的往事,说来话长。

怡智和尚 上午9:27
小李子说的真好,特想听你接着说。我打小住在城外(先住左家庄后来三里河),父母不让进城。上中学后才有了点自主权。对城里的街市不是很了解又充滿了想往。真想听大家聊。贪官啦反腐啦,体制啦改革啦……太严肃了,还是儿时的记忆温謦,柴米油盐亲切。

熏衣草 上午9:39
我小时的照片都是在国泰照的,烫头在第一理发店,手表在亨德利买的,那时的西单菜市场东西特别丰富,进门是卖活禽,池子里泡着大竹笋,还有我最爱吃的笋豆,过年过节去一次就都买齐了。上小学过队日,我们小队星期三下午去西单路口的庆丰包子铺帮忙,在那学会包混顿,西单有我太多的回忆,现在的西单大商场,大悦城我都没进去过,我还喜欢过去的老西单,我们老百姓的西单。

武老师 上午9:55
我家虽然离西单有些距离,但是只要买东西首选就是西单,记得七几年田中访华期间,我去西单菜市场,买到了久违的活鲫鱼0.16元一斤,买了一网兜花了不到一块钱。后来我又去过多次,就没有这好事了。记得西单商场爆炸是文革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姐姐回灵境胡同的家从商场穿后门,当场炸死了。

怡智和尚 上午10:45
李荣英在白塔寺东廊下住过?那里的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据史料记载,此地庙会曾与护国寺庙会一起扬名日下旧闻。庙会庙会,有庙才有会。现仅剩下东、西廊下和宫门口等地名了。怕只怕哪天哪位大爷一高兴,再来个改天換地连地名带胡同就都沒了。据说白塔寺左近鼎鼎盛时僧尼道众竟有万数之众。朝天宫等处民国时场火灾烧成灰烬,白塔寺也规模锐减。加上火后国运不昌,从此未曾恢复,逐渐败落了。李荣英中学时曾居于此,一定知道不少趣闻,能分享吗?

怡智和尚 上午10:52
@李潞东  记忆中堂子胡同内有座规模不大的电影院,好像叫红光影院,中学时多次在此观影。

李潞东 下午12:18
怡智和尚你好。你说的对,是红光电影院,但同名电影如果首都电影院上演,我们就去首都看,一来学生票价全市统一,平日一毛,假日五分,首都大,二来去首都电影院远点,可以多玩儿会儿。三来红光就在胡同里,啥时想去啥时去。毛主席的老师住我们胡同,李钟奇住我们胡同。

郎慧绵 下午12:26
据说西单商场武斗时,两派打的热火朝天,徐老让警卫开三轮摩托带着他在商场周围转了一圈,两派当时停火,谁也不敢动了。这都是传说,不知是否可信?

李潞东 下午12:32
不可信,是总理到场,才停火。我当时看热闹儿,站的地方离总理不远。当时打的历害,有一方是顶着被子往上冲。原来商场只有三场有二楼,其它一、二、四、五都是较高的棚房。

春晓 下午12:36
赵志红,李潞东说的好,西单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家!小时候买菜去西单菜市场,买茶叶过马路南边就是元长厚茶叶店,冬天吃栗子有栗子王,看电影就去西单`剧,红光电影院,首都电影院。要买生活用品有西单商场离李潞家特近。赵志红住的大木仓胡同中间就是高教部宿舍,那里有个礼堂我们几个儿时的玩伴老去那儿看电影。.西单就是我们的家!

良 下午12:44
赵志红说的对,我们这批人住西单附近的很多,西单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可回忆的很多。李潞东说的好,记得那么多的细节,太有意思啦!大家说了那么多小时候常去的地,现在只剩下西单商场了吧。

李潞东 下午12:45
家如今没了,虽然灯火辉煌。我每次过西单,从不逛商场,因为那儿没有我儿时的味了,只去我家老地方看看,现在的广州大厦,我家门口的老槐树还在,大门洞、石狮子、上马石,都没了。他们只能在我心里。好好的、原生的北京人文文化没了,心酸、落泪。

春晓 下午12:48
西单商场爆炸后胡同里一家的女孩刚好去那买茶叶就被炸死了。那一夜我们胡同好多人都沒睡觉,打着手电(胡同灯光暗)巡逻呢。

李潞东 下午12:48
现而今的西单商场,也是山寨版的。

春晓 下午12:51
与李潞东感我家那变成华远房地产公司了。

李潞东 下午12:55
商场爆炸时,我正吃晚饭,动静挺大,灯都晃了,因为我弟弟去一场买棒糖去了,我撒腿就往商场跑,一看我弟弟正往回走,己走到红光电影院了,他为什么那么快回来呢?因为给了他四分钱让他买两个棒糖,排队快到时,发现丢了二分、一堵气回来了,二分钱捡了一条命。

武老师 下午1:09
我的那个同学姐姐特惨,她是北医的大学生上了五年后又上了两年中医,该毕业了文化大革命了,没有分配,那天是从学校回家,赶上了。

张延宝 下午1:29
西单商场爆炸是哪一年?破案了吗?

郎慧绵 下午2:53
西单商场爆炸发生于1967年4月3日。后来破案了。具体案情记不清了。

guoyulin 下午3:14
是1968年4月3日。

guoyulin 下午3:15
图片1(可在附件中查看)

郎慧绵 下午3:20
聿林兄说的对。是68年。

张延宝 下午3:29
35中的学生就是不一般。

李潞东 下午3:41
记不清,破案没有。好象还有一次无轨电车爆炸,也是在商场站附近。不知是哪次爆炸,是外地人,对社会不满,自治爆炸物。我真的记不清了。

zzh 下午4:09
我们家大门外,靠西隔墙是一座和我们院一模一样的四合院,两座院子都是我院北屋秦奶奶家的私产。她的丈夫是国民时期的大律师,已经去世多年,解放后她交了一座院子(好像成了一个办公地点,但常年大门紧闭),只留下我们院的三间大北房及房后的厨房。院子里陆陆续续搬来五六户人家,成了一个大杂院。

zzh 下午4:10
李璐东的记性够好的了,那么多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zzh 下午4:19
76年大地震,全院一起搬到西单体育场的空地上,共同搭建了一个抗震棚,人和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中途我曾和邻居姑娘回家拿衣物,一条胡同里静静的没有动静。那时治安很好,院大门虚掩着,也没有小偷光顾。

李潞东 下午4:19
谢谢赵志红。郎兄和郭兄记性最好,关键性的数据性的东西,能从记忆库中找出来,真的佩服。

李潞东 下午4:24
地震时,我家地震棚也在西单体育场,那时我己到供电局,每个职工8根碗口粗的木头,临时搭棚躲避地震。怎么就没见到你呢?

zzh 下午4:26
西单体育场搭满了抗震棚,附近的居民都去了,怎么找得到啊?

李潞东 下午4:27
西单体育场之前,是一个特大的坑,小时经常去玩。什么原因、怎么成的坑,不知道,老辈人可能知道。

李潞东 下午4:35
故乡情调,诗意满满。

怡智和尚 下午5:17
多谢夸奖,但实不敢当。我这个人自幼最无情调。受那个时代的影响,不可避免的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我父亲在世时常责怪我亲情不浓,回家都不会说家里话。现如今自己老了,不知怎的脾气秉性大变化。自己感觉似乎少了些尖酸刻薄,多了些温情宽厚;少了些敏感,多了些愚钝;少了些刚强,多了些脆弱;学会了慰藉,更渴望撫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也难说是好是坏,但确属老了。
我们的群落多好,今天上午,我偶发感慨,竞引来这么多对西单的回应,引发了这么多网反儿时的记忆,予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去年,郭兄曾抱怨转日莲转帖多而自撰文字少。我观察近日有所变化。特别是内容上,涉及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人亲朋、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少小趣事的与日俱多,显得更亲切了、更平易了,更有人缘了。我们这个群里能人众多,有绘画的、有攝影的、有写诗的……,当然也有我这个什么都不行的棒槌。有幸向各位学习、与大家交流,真是夕阳岁月的一大幸福!

商爱平 下午6:37
@李潞东 说的太棒了!赶明儿好好写下来。

李潞东 下午7:12
谢谢爱平姐,大家都写,大家庭才热闹,砖头不如玉,大家多写精品哟!

wangq 下午7:27
杨玉芝家在西单。她带我去过,给我做到炒茄子,好吃。记得一次路过李璐东家,她指着满院挂的衣服床单,跟我说“李潞东一点也不娇气,特能干,每次回来都帮姥爷姥姥干好多活。”我听了很钦佩,比我能干多了。杨玉芝还带我去过缪延栋家打枣,好像离西单也不远。那时的许多事情都叫人怀念,想起来呗亲切。

李潞东 下午7:34
楊玉芝住西单安福胡同。缪廷栋住府右街。谢谢老友们的夸奖。我家就我一个女孩,其实特娇气。但我姥姥是老派儿老人,对我的历练,我终生受益,但情感上还是娇气的。

wangq 下午7:40
应该是,我记得到他家是和杨玉芝走着去的。

wangq 下午7:41
从她西单的家走着去的。

李潞东 下午7:42
缪廷栋家,院子较大,住靠西边的北屋。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zhengjihou 2015-01-16, 23:36

以下是杨兰香转发在转日莲里的一篇文章,现转在这里。


怀念西单北大街
 


   西单北大街在北京算是一条古老的大街,它南起长安街;北至丰盛胡同。这条街是从大清到民国逐步形成的,而今的这条大街已经是一条立体化 、现代化、 规模宏大的商业街。西单北大街它代表着北京商业史的变迁,记录着西单历史的进程。
  我对这条大街有着深深的情感,因为我是随着这条大街的变化而成长起来的。

  尽管现在西单北大街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依然怀念老西单;并对西单老街东西两面的店铺记忆犹新,这是我们老西单人的一种怀旧感念。

  过去西单东边把角的体育场现在已经变成了西单文化广场。记得过去,我们经常到西单体育场踢球;冬天还在那里滑冰,时不时的还能在灯光球场看看篮球比赛 。

   路西把角有家食品店和一家床上用品商店。从床上用品商店再往北走就是哼德利钟表店,我的第一块手表就是在那里买的。

   从西单体育场这边走过石虎胡同口,是一家烟酒商店。在这里,全国各地的烟酒都有售。

    哼德利过来,是家中药店。再过来就是玉华台饭庄了。玉华台的门脸不大,但在1921年他就立足于北京了,他以淮阳菜为主,楼下经营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快餐,是一些小笼包之类的便捷用餐。楼上是正餐。有时候,我们几个同学AA制到这里来吃饭,我对玉华台的烹大虾和炒鳝糊是情有独钟的。

   走过玉华台饭庄,就到了西单菜市场。这个菜市场始建于民国时期。西单是交通中转的要道,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因此,西单菜市场给北京市民提供了绝对的方便。西单菜市场里空间宽阔,经营的品种繁多,鸡鸭鱼肉,副食菜蔬样样齐全,还为回民特设了牛羊肉专柜,一到"十一"和"春节"前夕;菜市场开板儿前(开门营业前)老早就在门外站满了人,开板儿后,每个柜台前都排着长队,您得转着弯才能找到队尾。在年节的时候,西单菜市场便是新闻主播的现场。顺便提一句,西单菜市场隔壁是西单小学分校,我是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

    对着西单菜市场的路东边,是万里鞋店。其含义是:穿上她家的鞋,可以行万里路而不坏,这店名真是响当当的广告招牌。一进店门,各种样式的鞋琳琅满目,女人的高根鞋,男人的"三接头"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趋势,而我们青少年的选择是:那"白边懒汉"布鞋。所谓的白边,就是布鞋外檐边缘上有一圈白色的布边,懒汉的意思就是带有松紧口。这在当时,是青少年非常流行的鞋,好像穿上它,人就透着一股子狂气!

    万里鞋店的隔壁,是大名顶顶的盛锡服帽店。一个脚下、 一个头顶在这里都齐全了。盛锡服的帽子,从棉帽、皮帽到单帽;什么样式都有。就说前进帽(又称鸭舌帽)有呢子的 、料子的、 布的,这一个品种就有这么多的选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顶皮帽子,这顶帽子被一个玻璃罩罩着,玻璃罩前的纸牌上写着"海绒皮帽"售价1的后面有3个零,好家伙!那个年代谁买的起这顶帽子。所以它一直被这玻璃罩尘封着。当时的年轻人在冬天喜欢戴的是栽绒帽,如果你想"拔份儿"又有钱;可以买顶羊剪绒帽子戴,不过你走路的时候要当心被骑车的人"飞走了"(意思是被抢走)

   过了皮裤胡同口就来到了百年老号“天福号酱肉店。天福号初创于乾隆年间,是前店后厂,选料精细。老北京人的习俗是在除夕夜的年饭上和立秋、立春的时候,要选用天福号的酱肘子。意思是大年三十猪拱门,来年福气满堂。立秋时节讲究“贴秋膘”秋天来了;万物将息,老北京人的概念是依着“贴秋膘”的习俗,食用天福号的酱肉,以此方式度过漫长的冬天。那么立春的时候,老北京人又讲究吃春饼,春饼里加的就是天福号的酱肘子。

   北京桂香村糕点店,是无人不知不晓的南味老店,在京城可算一老字号。此店于1916年从苏州迁至北京。该店门脸不大,推门进去,长方形店面的四周货架上摆放着各式点心,那股酥皮的面香味,真是沁人心脾。记得每月初,我妈一发工资就带着我到这里称点牛舌饼和蝴蝶酥什么的。其实,让人最为喜爱的还是桂香村的月饼,那五仁、白糖、豆沙和枣泥月饼真是别有风味;独具特色。

    桂香村的对面,是开往西直门、动物园、红庙的5路、2路和9路无轨电车。车站后面是一家日杂商店,经营着景德镇和唐山的瓷碗、瓷壶;楠木、红木、竹子筷子。

    紧靠日杂商店的左边是欧亚照相馆。据史料记载,欧亚照相馆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在西单北大街164号安家落户的,馆主叫王雨安。欧亚照相馆代表着北京西城照相业的发展。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西城有多少家照相馆,在动荡中自生自灭,唯有欧亚照相馆稳稳扎根于西单北大街。从3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北京西城人,在你您的家中,都回留存着欧亚照相馆为您拍摄的老照片,哪怕是乘车用的1寸月票照片!

   靠近堂子胡同口这边,是西单第一理发馆,最早叫万国理发店。解放后,从上海调来了几个理发师傅,由此,把万国理发店改为西单第一理发馆。在北京城里,除了王府井大街的四联理发馆,就数西单第一理发馆了。按现在的话说:当年的西单理发馆算是最高级的美发厅了;那时候,您去一般的理发店做个理、洗、吹的全活要2毛5,在西单第一理发馆就得收您5毛,高出一倍的价格。所以,当年光顾西单第一理发馆的都是穿着毛料制服,踩着曾光瓦亮的皮鞋,留着大背和小分头的国家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及梨园戏行里的“台柱子”普通老百姓只能是望而怯步!

    走过堂子胡同,就来到了西单食品商场。这里经营着烟,酒、茶、糖、鲜、干果品,他是全北京食品货色最为齐全的商场之一。夏天在这里吃一口冰镇的“黑蹦筋”(西瓜)即解渴又消暑。我父亲喜欢喝酒,但很少喝好酒。有一次我父亲到外地出差,去了很长时间。当他要回京的时候,我妈妈为了迎接他,带我来到西单食品商场给我父亲卖了一瓶茅台酒。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一瓶茅台酒5块钱,因为我喜欢攒烟盒,顺便也看到了那些高级香烟的价格,一盒中华烟7毛2,一厅大熊猫烟(50支装)5块8。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钱可真叫钱呀!

   从食品商场穿过去,就是书店了。在这个狭长书店的东头,有间不大的房子,那就是北京城里不多的旧书店。虽然我年纪很小,但也喜欢在那里扒拉几本三国和西游记的小人书看看,顺便也溜一眼那些泛了黄的,起了毛边的字儿书。这些书有百家姓、道德经和看不懂的文言文,还横七竖八地躺着五四时期文人墨客的书,里面有新月派徐志摩的《新月诗刊选》俞平伯的《杂拌》矛盾的《春蚕》以及一些旧版印刷体的《书信札记》只见那些书呆子,透过瓶子底般的眼镜片,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一本本旧书,那样子,真象是埋在坟堆里(书堆)厥着屁股淘宝似的。

   穿过旧书店的门廊,就会嗅到一股股饭菜的香气,按现在的说法,您就到了西单商场的餐饮娱乐区了。您简直走过去,就进了峨眉酒家饭庄,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一家地道的川菜馆,我父母是1956年从重庆调到北京工作的,我妈妈是四川人,所以每月的月初,也就是家里发工资的日子,我们全家(也就是四口人,还有我妹妹)就会到峨眉酒家来“搓一顿”所以我对峨眉酒家的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火爆腰花、宫保鸡丁、樟茶鸭、粉蒸肉印象颇深。那为什么又说这里是娱乐区呢?峨眉酒家边上的餐厅二楼,是一曲艺茶社。在这里你会听到韵味十足的《京韵打鼓》《三玄弹唱》《快板书》《相声》《杂耍》等曲艺节目。这上边的小舞台,像是一所曲艺学校,磨练出很多知名艺人,如魏喜奎、骆玉笙、侯宝林、郭全宝等艺人都在此演出过。

   您从峨眉酒家左边的过道过了门槛,就正儿八经地进入了西单商场。老西单商场就像是大棚架起来的房子,采光是棚顶下面的一溜玻璃窗,冬天生着大火炉,夏天吹着电风扇,从针头线脑到代步用的自行车,经营的品种数不胜数。西单商场给半拉北京城的居民提供了购物的方便。提到西单商场的历史,首先要看他处于的地理位置,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就冲着“贵”字,我们来考证一下从清代至民国,西单商场的周边环境;它的周围有清代文职机构太扑寺,湛园离西单商场不过两百米的距离,亲王、贝勒、贝子的府邸大多都在西城,雍正皇帝设立的右翼宗学,就位于西单商场附近的石虎胡同。民国期间很多国会议员都居住在西单附近。西单商场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从清朝王爷府留下的马厩上建起来的。在1930年建起厚德商场的基础上,又先后组成了厚德、 益德 、惠德 、福寿、 临时、 福德六家连体商铺,统称西单商场。1956年实行公司合营后,西单北大街的六大商家合并,按商户归口,与第三门市部合营,形成了统一管理的西单商场。

   说完西单商场,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街对面还有什么老店。依次排开了看,有乐仁堂药店 曲园酒家 成文厚账本店。乐仁堂药店紧挨着大木仓胡同,上世纪20年代就落户西单北大街了。它的原名叫乐寿堂;是借颐和园乐寿堂之名。店内经营丸 散 膏 丹 汤剂 饮片。小时候我也曾进到这店里来逛逛,只不过是买点开胃的山楂丸解解馋,呵呵。

     要说曲园酒楼,那可谓饮食界的古董老店。它始建于光绪年间,经营在长沙的一个公馆里,经理姓雷,别名雷大炮,此人聪明能干,经营有道;吸引了很多文人雅士为曲园酒楼题诗、作幅,使得曲园酒楼名声大噪,生意火红。但在抗战时期,蒋介石推行“焦土政策”曲园酒楼在“文夕”大火中被焚,厨师四散各地。1949年有个叫周福生的来到北京,在西单经营起了曲园酒楼。在当时算是北京最早的一家湖南风味餐馆了。她吸引了很多北京湖南籍的食客,***称:曲园的湖南味道最纯正。《曲园饭馆》的字扁就是湖南湘潭籍的齐白石老人所题,他还为曲园画了一幅《大白菜王》的画作。上世纪70年代初,我要当兵走的时候,我母亲在曲园为我饯行,记得走过那深深的门洞,才进到餐厅。我在这里第一次品尝了东安仔鸡、腊味干丝、红煨甲鱼等驰名湘菜。上次回国,我还特意来到搬置展览路的曲园酒楼,再食东安仔鸡。

   成文厚账簿店,曾为中国传统的记账法做了重大的改革。成文厚账簿店于1935年在北京开店,店老板叫刘国梁。40年代初,北京有家簿计学校校长贾得泉先生改良了中国传统的流水账的记账方式,用复试记账法改变了旧式记账,刘老板看准了这种先进的科学记账方式,他抓住了这个发财的机遇,与贾得泉合作,设计了一套借贷式新账簿。此举一出,广为推广,从此成文厚就成了全国知名的账簿店了,现在称为文化用品商店。

   西单北大街有个大澡堂子,名为裕华园大浴池。方圆数里的老百姓,都曾来过这个澡堂子洗浴。澡堂子里设男、女部及一个理发馆。我从小到大,是每周必来一次,两毛钱一张票,进去一人一张铺位并带有衣柜。这里头是热气扑面,汗味十足,不时传来木拖鞋敲打着地板的当啷声。进了浴室,只见冒着白烟的浴池里,泡着一帮四仰八叉的秃头老人,还有的人坐在池子边,拿着块石头,往脚后跟蹭来蹭去,有人趴在瓷砖做的长条凳上,享受着搓背的快感,那寸长的黑“村儿”(黑泥儿)从那光滑的皮肤上一层层地脱落。有的人洗到高兴处,就扯开嗓门吼几句京剧唱腔。千姿百态的裸体男人,在这里一览无余。

    到了这里,基本是逛完了西单北大街的商店。但还有些商店在这里没有提及:如精益眼镜店,西单自行车商店,文茂文化用品商店等等。西单这一片,还有又一顺饭馆、鸿宾楼饭庄、同春园酒楼、天源酱菜店、元长厚茶庄、长安大戏院。西单是北京近代通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聚集地。

    整个西单大街,是一条蓬勃发展的贸易大街,这条大街留下了数代北京人的脚印,不管是过去逝去的岁月痕迹,还是今天矗立起的一座座商业丰碑,她将永远永远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心中。


由zhengjihou于2015-01-17, 07:44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2次

zhengjihou

帖子数 : 270
注册日期 : 12-12-13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zhengjihou 2015-01-17, 07:00

Dear:
微信群"转日莲"的聊天记录如下:
—————  2015-1-17  —————

李潞东 2:06

有感:怀念西单北大街


  现如今,微信这玩意儿,内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有时就是看个热闹。有些事谁让自己无知呢,被蒙也就蒙了,但有些事自己个知道的,就不能眼瞧着别人被蒙。就说这几天微信里正热闹的西单吧,真是闹到我心里去了,翻江倒海、五味杂陈的。我很佩服该文的作者,心里有念想敢于写出来,而且还道出来许多咱不知道的历史上的事,比如:西单商场的始建年代、门号。还有大清朝王爷、贝勒们的宅院,真是又长知识、又把西单北大街商业街的历史拉的久远了。

  但是文章中有些商号的地理位置有些不实,自己因为住在西单堂子胡同,略微知道点,也不知是否全对,想告诉大家一个靠点谱的西单北大街。如有不实之处也请昔日的老街坊们指正,在此谢谢了!反正有用没用的、爱看不爱看的、全当解个闷儿吧!

  西单体育场在西单十字路口的东北角,西单北大街的路东喽,这地儿不知什么原因,原先是个大坑,小时只要去电报大楼或是民族宫玩,就绕道去那儿玩玩。填坑造体育场的年代估计跟咱们这帮人参加工作的时间差不多吧。体育北边第一条胡同叫武工卫,当年张焕珍就住胡同里路北喽。武工卫往北是石虎胡同,石虎胡同里有一处较大又气派的王爷府,是谁的不知道,后来是民族学院附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学生,老师的宿舍跟我们院埃着。石虎胡同里还住着一位名人,专给小孩看病的中医:小儿王。小儿王后来在儿童医院中医科坐诊。我儿子感冒时出现阵发性血小板低,就是小儿王看好的,吃了六付湯药就好了,没复发过。就是挂号难,他当年只看复诊,没办法用我同事孩子的病历,冒名顶替才挂上号。现在他儿子在宽街中医院看特需门诊。出石虎胡同西口往北,就是天福号,文章中说天福号在皮库胡同口是不对的。天福号的酱肉那味尽人旨知,小时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经常去买这口。困难时期早起去排队还能买着炸魚,一包两条两块钱,特入味。再往北就是万里鞋店,鞋的种类多,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高中低档的、时兴的都有,大家还记的吗?咱们年轻时有段时间兴穿翻毛皮鞋,我和田春英的翻毛皮鞋就是在这儿买的。再往北就是欧亚照相馆,我家的老照片和我年轻时的照片上都有欧亚二字,前阵子咱们微信上的工装照,就出自欧亚照相馆。欧亚再往北就是西单工商银行,一座小红楼,这是我经常去的,因为我姥姥不识字,她又信任我,每次存钱、取钱都是我去,那柜台高一开始还得踮起脚尖才行,我对银行职工写小字非常感兴趣,有时回家还模仿练练。银行北边是西单日杂商店,老百姓厨房里用的、生火用的、饭馆里用的炊具,应有尽有,还真有景德镇的盘子、碗,只是量少。后来不知怎的改成筷子商店了,当年洪秋云调回城里就在这儿上班,我还专门去看过她。再往北就是西单第一理发馆了,手艺好,不亚于王府井的四联,我儿子小时经常到这儿理发,他小时极护头,理发时拳打脚踢的,有时最多四个人伺候,两人按着、一人逗着、一人剃,那场景现在绝没有。再往北就是早点铺子了,在我家胡同口,那糖油饼炸的最地道,上边的糖是用红糖和上豆面做的,苏脆,我管他叫糖盖,糖油饼一两粮票8分钱、油饼一两粮票6分钱、大火烧也叫牛舌饼二两粮票6分钱、小火烧一两粮票3分钱、芝麻烧饼一两粮票5分钱、白浆一碗二分钱、甜浆一碗分钱,为什么我记的这么清楚,因为家里所有的吃食基本上都是我买,倒不是穷人家孩子早当家,是因为我家男孩多,我不干没人干。

zhengjihou

帖子数 : 270
注册日期 : 12-12-13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17, 21:40

李潞东2015年1月17日继续引发了老西单回忆。她半夜两点写帖子,怀念老西单,郑季厚转载上面了,于是引起众多回复。在这里整体看看帖子时间,很有意思。

李潞东 上午2:06
有感:怀念西单北大街(略)

zhengjihou 上午6:22
关于西单东北角的大坑我还有点印象:50年代初西单路口三面都走有轨电车,有蓝牌、白牌、红牌之分,后来修路就撤掉了有轨电车。50年代后期才有经过西四的1路和经过西单的2路无轨电车。那时西单东北角有食品店、布店、杂品店,直到50年代末,那里要建一个大商场把这些一大片的商店都拆了,食品店就把原西单商场的一部分改建为西单食品商场了。那块地就开始施工,遇到了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几次下马,所以这里一直是围墙加大坑。文革时在长安街的那面墙上一直都是大字报,也是各种观点最激烈的地方。

李潞东 上午6:59
郑季厚你好,大坑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吧。你说的对一直用围墙围着,小孩们是钻进去玩的。

怡智和尚 上午7:02
小李子用栩栩如生的文字绘制一幅西单北大街的历史长卷,帮助我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別人怎么看我不知道,反正我爱看。把玩旧时的生活,细品依稀的记忆,真真“闹到心里去了,翻江倒海,五味杂陈”。这是一拨老北京的乡情、乡恋。

wlifen 上午7:08
真是难为李潞东了,写了这么长的微信。写的是老北京,写的是我们这代人的生活。非常爱看,谢谢小李子,把我们带入儿时的生活。

李潞东 上午7:09
谢谢大家。我今儿继续努力。

李荣英 上午7:11
清早扒开俩眼看了看了看回忆老西单的段子挺有味。我在东廊下住的时间不长,那时在山上半个月回来一次。不过我每次下山都到西四路口的同和居买烤馒头得意这口。后来71--73年就去吉林实习,回来后又搬家了。所以对我的居住地没有太多了解。

李潞东 上午7:17
同和居是在西单十字路口的西南边吗?如果是的话,应是西单南大街。

熏衣草 上午7:18
潞东的记忆真好,谢谢你!关于西单体育场我记得66年5月底六月初我们班去西单体育场参加劳动,用大筐抬土垫地,后来回校看见校内贴满大字报,文革开始了。复课后上体育课谢老师(谢大个)还带我们去体育场跑步,70年代初我代表房山县参加了北京市职工兰球赛,最后一场对崇文,就是在西单体育场,改革开放变成百花市场,再后来就成了西单文化广场。

zzh 上午7:35
同和居在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

zzh 上午7:40
李璐东记忆好写的还生动,爱看。

李潞东 上午7:41
谢谢赵志红,咱们去元长厚买茶叶是要经过同和居的。

良 上午7:42
.赵志红说的同和居的位置对,我当年结婚就在同和居办的。同和居是山东鲁菜馆,那里的烤馒头和糟溜魚片享誉北京城。

李潞东 上午7:43
良:你在馋我呢。

郎慧绵 上午7:51
@李潞东 ;如果你去元昌厚买茶叶经过的饭馆可能是同春园和又一顺吧!

良 上午7:51
李潞东不仅记忆力强,文笔也好,京腔京韵,太爱看啦,早晨什么都没干先把微信看完,期待着.....。大家再补充就更完整了,这稿子要存好,给西城或北京电视台。

怡智和尚 上午7:52
同和居在西单路口西南角,又一顺的北边。西四路西南角倒是也有一家小饭馆,称西四包子铺(旧时或称二友居?)。它与现下滿大街的“庆丰”不是一回事。不知什么年代,国人开始讲大一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统一行动,稍有差池就会被指为弄端邪说。西城包子铺子铺的名号也被西城饮食公司(华天)大一统得差不多了,据说连包子馅都是统一配发的,在哪家吃都是一个味。取消个性,也失去了特色。过去老北京人茶喝元长厚还是张一元的,酱要买天源家的,咸菜得六必居,布料讲究瑞蚨祥……。这些讲究也随着老城消失了。我总在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仅仅要保护建筑、保护街巷、保护古树,也应保护民风习俗,保护传统的吃食(这两天网上热传的糖油饼把大家馋坏了)离开了人的活动还叫什么历史街区?

郎慧绵 上午7:55
我怎么记得西单西南角的饭店是同春圆啊?再往南还有又一顺吧?

怡智和尚 上午7:55
同和居在西单路口西南角,又一顺的北边。西四路口西南角倒是也有一家小饭馆,称西四包子铺(旧时或称二友居?)。它与现下滿大街的“庆丰”不是一回事。不知什么年代,国人开始讲大一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统一行动,稍有差池就会被指为弄端邪说。包子铺的名号也被西城饮食公司(华天)大一统得差不多了,据说连包子馅都是统一配发的,在哪家吃都是一个味。取消个性,也失去了特色。过去老北京人茶喝元长厚还是张一元的,酱要买天源家的,咸菜得六必居,布料讲究瑞蚨祥……。这些讲究也随着老城消失了。我总在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仅要保护建筑、保护街巷、保护古树,还应保护民风习俗,保护传统的吃食(这两天网上热传的糖油饼把大家馋坏了)离开了人的活动还叫什么历史街区?

李潞东 上午7:57
西四路口西南喽的包子味跟原西单庆丰的不是一个味,西四的包子上过报纸,买这口的人特多,经常排队。

怡智和尚 上午7:58
同和居在西单路口西南角,又一顺的北边。西四路口西南角倒是也有一家小饭馆,称西四包子铺(旧时或称二友居?)。它与现下滿大街的“庆丰”不是一回事。不知什么年代,国人开始讲大一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统一行动,稍有差池就会被指为异端邪说。包子铺的名号也被西城饮食公司(华天)大一统得差不多了,据说连包子馅都是统一配发的,在哪家吃都是一个味。取消个性,也失去了特色。过去老北京人茶喝元长厚还是张一元的,酱要买天源家的,咸菜得六必居,布料讲究瑞蚨祥……。这些讲究也随着老城消失了。我总在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仅要保护建筑、保护街巷、保护古树,还应保护民风习俗,保护传统的吃食(这两天网上热传的糖油饼把大家馋坏了)离开了人的活动还叫什么历史街区?

良 上午7:58
陈宏彬,你说的西单路口西南口应是同春园,同春园南边是又一顺,中间隔手帕胡同东口。

良 上午7:59
西南角

怡智和尚 上午7:59
谢斧正

李潞东 上午8:02
那同春园在长安街上。老郎是嘛?

怡智和尚 上午8:04
门向东开?

李潞东 上午8:05
噢,错了,老郎,我再辩方向。是我错了,不在长安街上。

郎慧绵 上午8:06
就在西南角,门朝东开。

李潞东 上午8:07
那同和居的确切位置呢?良,你最有发言权。

商爱平 上午8:10
@李潞东 收藏了

zzh 上午8:15
就在西四,因为我家好几个亲戚都在那里办的婚宴,取其“同和居”寓意之美意。陈宏彬说的庆丰包子铺,似乎在路东,马路对面。

郎慧绵 上午8:18
同春园斜对面是文华文具店,俗称文华纸店。再往南路东应该是个浴池了!儿时没少去那个浴池!

怡智和尚 上午8:19
庆丰在西单东南长安大剧院西侧,对吗?

郎慧绵 上午8:19
是的!


怡智和尚 上午8:21
老郎,文华在南,于路东。文茂在北,于路西。

李潞东 上午8:22
原始的的庆丰包子铺在长安大剧院西侧,非常对,大剧院东侧是天源酱菜,我家连酱都买那儿的,再往东就是鸿宾楼、首都电影院。

郎慧绵 上午8:22
文茂在路口大往北了,几乎就在商场对面了!

李潞东 上午8:25
对,今下午说到西单北大術路西喽的商号时提到,它紧埃自行車商店

遥远 上午8:26
@李潞东 你辛苦了。夜里2点多发精彩至极的帖子,比<这里是北京>棒多了。

郎慧绵 上午8:27
再往东走陈宏彬该请客了啊!到鸿宾楼了嘛!

李潞东 上午8:27
俗。纯数拉洋片,拉到哪儿算哪儿。

李潞东 上午8:32
鸿宾楼现在好像搬到展览路一带了,红烧牛尾、炒木须、糖卷果等太好吃了。

李潞东 上午8:33
不辛苦,只要爱看,今儿有续。

李潞东 上午8:37
夜深人静写东西,不用打底稿。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17, 21:51

李潞东深夜两点的帖子之后,到了17日她继续整理自己对老西单的记忆,写下续一,同样引发了众多回复。

李潞东 下午12:19
续:怀念西单北大街

过了早点铺子就是我家堂子胡同了。堂子胡同也是条老胡同了,也有她的人文故事,胡同里也有两处王府,在路北喽,我家东边那处李钟奇住着,西边那处,在西牛角胡同西边,改成部队的饭店叫大华饭店,后来慢慢儿的住上了家属。这两处宅子是哪位王爷贝勒的,不知道。胡同里还住着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老先生瘦瘦的、个儿不高,留着小山羊胡子。他家不知谁喜欢猴子,那猴子乱跑,有时翻墙头过来,吓的小孩们乱跑。胡同里的红光电影院,虽不太,她不仅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家长们的最爱,因为去首都电影院要过长安街,家长不放儿,这儿最近。还有一个地儿,虽提不上大雅之堂,但对我小时也很重要,就是西单食品商场的后门,在红光电影院售票口的西边,那门除进、出货物外,困难时期经常卖糖炒粟子和五香花生。糖炒粟子5毛4一斤,一人卖2斤,花生1块钱一斤,每人卖2斤,我家离的近,只要卖就能买着,反正得排队,这事都归我干。这么说吧,埃着食品商场,多少有点不亏嘴。

我家原来住堂子胡同18号,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搬到7号住与18号对门。这院子咱们有些人知道并去过。可惜呀!早就拆了,属北京最早拆迁。盖了广州大厦,现在就剩下门口那棵老槐树了,每次去西单我是没心情逛的,竞直去看我家老宅门口的老槐树,没了大门洞、没了石獅子、没了上马石,老树很是孤单,好象矮小了很多。这树现在在人家门口,可能碍人家事,他们又不敢砍掉,但伤痕累累,但愿她坚强,克服生长困难,成为百年老树,树也是通人性的,没了人性味儿,长的都不茂实。门口的上马石,我姥姥经常在那儿坐着纳凉,后来很多时候是在那儿坐着等我们回家。门洞里的一对石獅子,我的弟弟们都在上边骑着玩,大门洞夏天最凉快,过堂风不用扇扇子。现在那大门洞、那对儿石獅子、那座上马石。全沒了。原生的北京市景人文文化,生生儿的就这么没了。心酸,落泪。

出堂子胡同西口,北边就是西单商场了,商场分一、二、三、四、五场。一场卖食品,除了不卖生鲜,什么都有,那些个吃食,如果不买看着都解馋。文章中说茅台酒5块钱一瓶,错了8块5一瓶,当年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二场是书店,新书、旧书、古书、横版的、竖版的、简体的、繁体的、新旧字画,全着呢,小时去商场买东西,得空能看会儿书。三场就是现时版的餐饮娱乐区,有名的有三处,一是又一顺小吃,其中包括了回民的小吃,记忆中罗丝转最好吃,层多、烤的透、椒盐味的,不舍得大口咬着吃,一层、一层剝着吃,为这没少挨说,姥姥家满族正黄旗,不许有这么贫的吃相。又一顺还有一绝是羊肉饼,做肉饼的师付个不高浓眉大眼的,戴一顶白帽子,典型的回民,那肉饼做的足有一寸多厚,上、下两层薄皮,火候均匀,中间全是肉。现在满世界的肉饼,在我眼里充其量也就是馅饼,肉饼做走尽了。峨眉酒家属川菜系,麻辣中带甜头,很是适口,峨眉酒家还有一口,大家有所不知,因为很少上店面,只有伏天才在后门卖,后门在红光电影院的东墙外小胡同的紧北头,那就是绿豆荷叶粥,荷叶是鲜的,粥呈翡翠色,半斤粮票一毛五,能买一锅,回家用凉水一拔,加上糖,清凉解暑。三是戏园子,在小二楼,评书卷的、大鼓、相声都有。我姥姥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不喜欢戏子,至死也认为没什么大出息,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新社会了他们地位高了,叫文艺工作者了,现在看来有些人还就是下九流的戏子。我姥姥怕我们学坏了,不让看。四场、五场是真正的百货商场,穿的、戴的、铺的、盖的、使的、用的应有尽有,凭布票、工业卷买东西的年代,这儿也是最繁华的。哪儿象现在呀,追求高大上,买个针头线脑的都没有,要买得去自由市场,那针一用,弯了,铁的,那线怎么揪都不断,尼龙的。商场后门是西牛角胡同,最窄处只能过一人,你要赶上一位爷骑自行車走西牛角,您就等着吧,整条胡同都归他了。上学时,晚上写完作业要买文具,就走西牛角、进商场后门离卖文具的特近。文章中说盛锡福埃着万里鞋店,其实不是。盛锡福帽子店在百商场外边的街面上,临街。倒是王府井大街上盛锡福帽子店埃着鞋店。

李潞东 下午1:47
不辛苦,能给大家解闷儿就好。遗憾的是有几处错字,望见谅。

袁冬华 下午2:02
@李潞东 小李子文章京味十足,挺耐人寻味,看出你的记性真好,我虽说也住过西单,横二条,与我们政治部主任郭乔贵邻里,离你们堂子胡同很近呀,可能由于搬过去的较晚晚,文革后由闹市口察院胡同搬去的,西单的风味往事就没有你记得多了。但听你这一讲起来我很有兴趣,我哥哥比我们大10岁,西单他常去,到元长厚给我爸买八毛一两的茉莉花茶…他特爱听你的讲述,也勾起他的回忆…慢慢写很亲切,带着我们一起回忆挺好玩的![微笑][微笑][微笑]

李荣英 下午2:03
记不太清了,成文厚文具店是在西单的东南角吗?

郎慧绵 下午2:05
成文厚是在缸瓦市路东吧!

袁冬华 下午2:06
@郎慧绵 对的。

郎慧绵 下午2:07
西单东南角是文华文具店。

李荣英 下午2:07
谢谢了。

李荣英 下午2:12
以前单位常到成文厚买账本。

郎慧绵 下午2:13
@李荣英 :抽空得和您聊聊长安街早、晚的自行车大军,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自行车的大轮盘小飞轮和加快轴都倒腾过!

李荣英 下午2:15
我可没享受过加快轴的待遇啊。

怡智和尚 下午2:15
有情有义有心人。
说起李潞东我只能说是认识,在一个车间工作,却从沒有在一个岗位一个班组共过事;有过相同的经历,却没有过思想的沟通和交流。若不是老苯天空和转日莲,很可能就是同路过客,虽曾同行却永无交融。倒是分别数年后,偶然间在老苯天空上看到李、郎二人回到车间废弃的厂房,鲜花祭奠死难的工友的消息,我不禁为之动容。老郎与我二大班经年,相知甚笃。李潞东却由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她非寻常女子,可谓情深义重之人。这两日读她散文型随笔,更让我刮目相看。文章看似信手拈来,以她的话说似拉洋片,凡经历过的人都写得出来。绝不尽然,若非热爱生活,若非生活中用心观察,绝难成篇。倒是我等粗劣之人,能与如此重情重义有心人为伍,太荣幸了。看来天空下莲花荫实是藏龙卧虎之地呀!

zzh 下午2:16
成文厚是账簿商店,不是文具店,过去只卖纸张、账簿,不卖文具。郎慧绵一句“抽空得和您聊聊…”典型的京腔。

李荣英 下午2:18
没错,典型的京味[微笑]

zzh 下午2:22
李璐东对西单的回忆,估计让老苯人都留在微信上,等着听下回分解了。

李勤 下午2:23
@zzh  聪明!

遥远 下午2:24
@李潞东 写得真好!我从你的文字间读出了一种北京人独有的感情,这种感情儿时种下,如今长大了,她破土而出,是谁也拦不住的。你一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接着写下去吧,我们需要读你的作品。因为里面有北京人的感情,有北京人的文化。

怡智和尚 下午2:28
有情有义有心人。
说起李潞东我只能说是认识,在一个车间工作,却从沒有在一个岗位一个班组共过事;有过相同的经历,却没有过思想的沟通和交流。若不是老苯天空和转日莲,很可能就是同路过客,虽曾同行却永无交融。倒是分别数年后,偶然间在老苯天空上看到李、郎二人回到车间废弃的厂房,手捧鲜花祭奠死难的工友的消息,我不禁为之动容。老郎与我二大班经年,相知甚笃。李潞东却由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知她非寻常女子,可谓情深义重之人。这两日读她散文型随笔,更让我对她刮目相看。确实是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文章看似信手拈来,以她的话说似拉洋片,凡经历过的人都写得出来。其实绝不尽然,若非酷爱生活,若非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绝难成篇。倒是我等散淡粗劣之人,能与如此重情重义有心人为伍,太荣幸了。看来天空下莲花荫实是藏龙卧虎之地呀!王如心生动诙谐的游记、郭聿林鞭辟入理的分析文章、商卫平的哲学思考、各位的诗词歌赋绘画攝影无一不在为我们的团体增光添彩!

郎慧绵 下午2:29
这几天下午有球,我这儿可是又盯着球、又盯着微信,都忙不过来了,家人直问:“怎么个茬儿啊?比上班还忙啊?”

李潞东 下午3:23
袁冬华你好。首先谢谢你的鼓励,我还要努力。你哥好吗?你说的哥哥是供电局的吗?我们是一个单位的,代问好。另,你知道吗,你家横二条向北延长了,直到太卜寺街,宽街没了。

李潞东 下午3:29
怡智和尚,你把我说的无地自容了。我努力的空间还很大,我会努力的。大家共勉吧。我是不知深浅,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贴微信,所以很不严谨。有错和不实之处,还望见谅。

怡智和尚 下午3:34
时代变化了,节奏加快了,直抒胸臆,不及推敲未必不好。做些许思考,撰篇闲文杂谈,是否可避免至少是延缓老年痴呆呀?

春晓 下午4:00
李潞东你好!在西单住了近三十年的我太爰看你写的西单回忆路了。同在西单住的我这两天打开手机先看你是否又写了续集,盼你继续写下去我会一直看下去,西单是我们这些人的老家呀!谢谢小李子![强][强][强]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17, 22:09

继续看李潞东的回忆,这是继中午12点续一后在当天傍晚的续二。真不容易,如此快节奏,不要说写微信,看也会累了。

李潞东 下午7:57
续:怀念西单北大街

西单商场近些年,经历过两次磨难,一次是西单食品商场懪炸,那动静可真不小,爆炸时我正吃饭,一声巨响,震的灯都晃了,我撒腿就往商场跑,因为我弟弟去商场买棒糖去了,给了他4分钱让他买两个棒糖,结果排队时丢了二分钱,他一堵气,不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商场就爆炸了,我去找他,他刚走到红光电影院,卖糖的柜台正对着爆炸的大门,多悬呀!二分钱捡了一条命,都说命值钱,小钱也能保大命,就看你的福份了。西单商场第二次磨难,是文革中两派武斗,真的是真刀真枪,有一派是顶着被子往上冲。要不是周总理到的及时,商场也许要叙写另一份历史。有例为证,隆福寺大厦一把火烧的到现在都没缓上来,多可惜呀!

说完西单北大街路东喽,再说西单北大街路西喽。这还得从西单十字路口的西北角说起。文章中说西单体育场对面是食品店和床上用品店,其实不然,把角确有一食品店,但店面朝南,往北应该是银行,红楼门很小,好像不对外,应该是分理处级别的单位。再往北是西单第二理发馆,因离我家较远,没进去过,门脸不大,但进伸长。再往北是亨德利钟表店,文章中说是哼德利,亨字多了一个口字边,那意义可就变了,由大亨变成哼哼了,这种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亨德利在北京钟表业可是大哥大、巨无霸,想当年咱们这帮人中好多人都是在这儿买的手表。记得80年代初,京城满世界卖电子表,连天坛公园里都卖,20多块钱一块,不知为什我怎么就那么不待见电子表,正好我想换块表。直奔亨德利,往高级表柜台一站,一眼就锁定了我的最爱,一块坤式、镶嵌钻石、全自动带日历的瑞士雷达机械表,标价354块钱,当场买下。后来才知道,亨德利一共才进了四块,过了几年有人还想买这样子的,人家老亨说了,瑞士雷达坤式表不出重样子。前几年在王府井瑞士名表评估了一次,已升值到一万多了。过了亨德利就是玉华台饭社了,主营淮阳菜,现在搬到北三环、马旬附近的裕中西里路北,现在的招牌菜是中华第一晏,先生是共和国同龄人,我们吃了一顿,感觉不错,只是菜量太大,10个人都吃不完。要想体验须提前预约。再往北是花纱布公司,棉、麻、毛、丝,花色齐全,如果想买,绝不会空手而归。出了花纱布公司,就到了民丰胡同,民丰是新名,老名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真对不住大家。胡同里有女36中,当时仅次于女8中。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chencs 2015-01-17, 23:39

我55年由东四演乐胡同搬到西单皮库胡同原轻工业部里办公和住宿,后来办公在皮库胡同,住宿改在宣武门内大街,靠城墙边,马路东边与烤肉宛相邻,那时有五毛钱可痛痛快快吃一顿,三毛钱一盘肉,一毛钱两个火烧,再来一毛钱大麦粥。肉是自己烤,还看见齐白石到此吃烤肉!里面还有齐白石的题字,说宛字古时没有此字的意事...出皮库胡同右拐是桂香村!好像比稻香村还出名,店里一半专卖栗子,大牌子写着“栗子王”远近出名!(栗子大小一样,绝对个个饱满,没有坏的。)再一个是桂花饀元宵好吃!冬天下班路过每五个桂花餡元宵,用茶缸在床边火炉上煮煮当夜宵,吃完也不刷牙,我好几颗虫牙就是这时候落下的!庆丰包子铺在长安戏院边边,小的很少有人光顾,人们早点还是油饼豆浆。西单商场是一个很长、很长的隐敝大杂货铺什么都有,但没有东安市场精致有趣,里面还有启明茶社说相声的,都是师爷辈的张壽臣等老先生。外地人是找不到的,临街是店铺,星期天我经常去逛逛,淘旧书,听曲艺。皮库胡同斜对面是西单第一理发店!是北京第一最好的理发店,全是上海师傅,有一年除夕夜太想家了睡不着一点钟爬起来,出胡同街上店铺都打烊了,唯第一理发店还灯火通明,高朋满座,想进去观光一下,那知服务员太热情了,说七说八的让我坐下,我也不好意思走,最后给我洗头、理发修面,真舒服,心也真痛!太贵了还是双倍的钱!(这时规矩)害得我晚上睡觉不敢枕枕头,怕压坏了的头发!(花钱受罪)

chencs

帖子数 : 376
注册日期 : 12-12-16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danyang 2015-01-19, 02:10

我也算是西单的老住户。小时候因为父母老不在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教育部大院里的爷爷奶奶的家就成了我周末常回的家。
天暖和的时候,我有时不坐2路无轨电车,而是与几个同学从甘家口那边的小学回家一道步行回家,边走边玩,省下的一毛一分钱用来买三分钱一根的红果冰棍和小豆冰棍。由于常抄近路,从政协礼堂那边穿胡同(记得劈才胡同),不大从西单北大街走,加上平常不太爱逛商店,所以对那些店名记不大清楚了。但记得曾经到西单菜市场排队买副食本上的食品,到附近电影院看电影。文革期间西单商场爆炸,我还跑去看,在大木仓口被拦住了。
多少年以后,我有一次去西单,从地铁站上到地面,景象全变,我怎么也找不到大木仓胡同了,也找不回少时的记忆了。

danyang

帖子数 : 93
注册日期 : 12-12-17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chencs 2015-01-19, 09:25

说起玉华台勾起我的幸福回忆!我结婚那天晚上,全家人在玉华台吃了一顿结婚家宴,老爷子是美食家,点玉华台说明玉华台深有名气!最有名的招牌菜是核桃酪(核桃糊糊)!到现在我们还念念难忘!那时玉华台不在西单,是台基厂。八十年代我移住北三环马甸桥附近,退休了天天瞎转悠,看见玉华台要迁此,天天在马甸公园练完功后,必定到玉华台饭店门前看看何日开张!开张那天特意与老伴光临了一次,使我们大失所望,没有招牌菜核桃酪,而且也不知道核桃酪为何物?品尝其他食物也不是那个味,已不是名牌老店了!老店不能靠名字,关键在厨艺的传承!

chencs

帖子数 : 376
注册日期 : 12-12-16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19, 21:25

没想到大家对西单有这么多美好记忆。我也是西单二龙路女附中的学生,可是对西单似乎不很熟悉,只是那间对着二龙路的食品店好像还去过几次。终归是家在哪更熟悉哪,我似乎对王府井更熟悉些。

李潞东在18号的续:
下午6:30

续:怀念西单北大街
如果现在的民丰胡同是原来的舍饭寺,那36中可能就是舍饭寺原址。当然没经过考证,只是说可能。过了舍饭寺就是西单邮局,邮局我小时也没少去过,因父母在外地,买邮票、寄挂号信、邮东西、取邮包都在这儿。西单这一大片的人,办理邮政业务也都在这儿。哪像现在呀,衣着不整的快递员,骑着电驴子满街跑,打个电话邮递的事就全办妥了。那时的邮局,从大门招牌、柜台、货架、邮包、自行車、邮车、邮政火车箱、人员的衣、帽、鞋,一水儿的邮政绿。邮局北边是粟子王,说是粟子王,其实就是食品店,他们那炒的粟子还真没有西单商场炒的地道。非应时的时候想吃这口了,也就凑合了。往北就是西单也可以说北京最有名的菜市场,当年在我记忆中,城里就有西单、东单、西四、东四、朝阳,这五个菜市场,唯有西单菜市场最大。咱过日子但凡正餐能上桌儿的,这都有,除了瓶装、罐装的打开就能吃的以外,这儿百分九十以上都是生鲜,用现在的话说全都是绿色食品,绝无化肥农药,绝不注水,绝不泡双氧水保险,包装绝对环保,用的是纸,捆扎用纸绳,有的还用荷叶,买鱼用马莲穿过鱼嘴提着。西单菜市场里不分年、假,日永远是热热闹闹的,买什么很少有不排队的。住在西单这片的人,大部分都是吃这儿的生鲜、付食长大的。我是这的常客,从比柜台高点的个开始,就在这儿买东西,因为人小就干大人的事,卖猪肉的、卖羊肉的、卖鱼的、卖活鸡的基本都脸熟,都挺照顾我的,买牛、羊、猪肉时,如果排到我了,肉的部位不好,他们有时就装看不见我,吆喝着:后边的快点,这样在这些叔叔、大爷们的照顾下,我总能买着好部位。我姥姥总说:还是潞儿会买东西。我们家虽然父母是参加革命的军人,但老辈儿人还是以传统的思想持家,一家之主,我的老爷那是一定要吃小锅饭的,爱吃鸡肉,买鸡、宰鸡、收拾鸡都是我的事,属买鸡难,首先要老早、甚至天不亮就在大门外排队拿号,开了门按号排队买,久而久之卖鸡的老头认识我了,他知道我要买不太老的母鸡,看见队伍有我,就知道哪只该给我留着了,每次都能买着我满意的鸡。说来也巧,多少年后,在供电局幼儿园门口见到了他来接外孙,原来他外孙跟我儿子一个班上。这位老先生姓刘。西单菜市场哪年拆的不知道,后来听说拆了,当时真有摘心摘肺的感觉,没了就再也没有,不像西单商场现在还有个山寨版的。

李潞东在19号的续和部分回复

下午1:51
续:怀念西单北大街

西单菜市场北边就是西单服装公司, 为什么叫公司,我心中一直有疑问,我猜想楼上一定有服装行业行政办公的地方吧。该服装店具体始建于哪年,记不清,反正刚上中学时每天从那儿过,还没他呢。我想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建的吧。虽是新店,但她卖的衣服比西单商场的衣服档次明显高些,我当年就在这儿买了一件,纯毛大衣呢的外套,冬天配上纯毛长围巾、春秋配上纯毛红色方头巾,大衣领一立,那叫一个心儿里美。女孩儿吗,哪有不爱美的呢?往北是国泰照相馆,也算是老字号,在西单这片儿也很有名。国泰照相馆在皮库胡同口南,文章中把皮库写成皮裤了,这显然有误。咱京城的地名、胡同名不是瞎起的,是有历史内涵的,就说南边的民丰胡同吧,明朝时叫蜡烛寺,后因永乐皇后舍饭在此,改叫蜡烛舍饭寺,大清朝时更名舍饭寺儿,人家说了,这个寺字一定要儿化,称做舍饭寺儿。皮库也是一样的,有时我就联想,大清朝满人爱穿皮袄、皮裤、皮坎肩,这胡同里是不是跟皮子有关系呀?还真没准,也可能是戏说,联想错误。总之,是皮库而非皮裤。过了皮库胡同就是新华书店,这个书店的书,有些是很严肃的书,基于技术类的多,还有各种行业要执行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等,小时看不懂很少进去。那时国家工业刚起步,国标、行标还真不多,可各行业还都挺重视国标、行标是怎么要求的,就是条件达不到国标,最起码也要附合行业标准,做事是有底线的。哪儿像现在呀,各种行业都发展了,各行业的标准在不断的翻新、提高,可又是怎么执行的呢?工业伪劣品多,食品行业毒品多。这才真是又到了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了呢。可惜我们这些人己经没有了话语权,有时常想老苯人里怎么没出来一个人大代表呀!有话有地儿说呀!过了书店往北就是桂香村了,桂香村属于前店后厂的食品店,他的食品厂在西四北边路西喽。他们的食品一水的南味,酥皮点心、云卷酥、年糕都挺有特色。都是南味老字号,怎么没干过稻香村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策划、企业营销策略没干过人家。说到桂香村,我还闹过一次笑。每到应时季节,桂香村北边街面上就开一个窗口,卖各式糖葫芦,有一种是熟山楂压扁了沾上糖,我不知叫什么,有一次路过,人家师傅正沾呢,一边沾一边喊:刚沾得,刚沾得。我心想我可知道叫什么了。过了些日子,攒了5分钱,心想可以吃刚沾得了,到哪儿就说:买串刚沾得,人家说都是刚沾得的,这才知道自己拧巴了,至今每每想起来都觉着好笑,一买糖葫芦就想刚沾得。文章中把床上用品店写到了西单体育场对面,其实他在桂香村的北边。故名思意,凡是床上用的,跟睡觉有关的他都有,我曾在这买过一床纯毛毛毯,至今仍保存着,质量就是好。往北就是华纬裁缝铺了,我们就叫他华纬,门脸不大,内膛也小,人看着也不那么起眼,就是活儿好,尤其是裤子,做出来都有立体感,穿着也舒坦,所以家人的裤子都在这做。后来华纬搬哪儿去了,不得而之,即便是找着了,估计也找不着那手艺了。华纬北边就是大木仓胡同,赵志红就住大木仓胡同。为什么叫大木仓,跟皮库一样,应该有故事。大木仓北也有一中药店,文章中说是乐仁堂,绝不对,应是西鹤年堂,多好听的名呀!吃了他们家的药能长命百岁呢。西鹤年堂北边是文茂文化用品商店,在西单南有文华北有文茂。文成厚账薄店在西四南大街路东喽。文茂旁边是西单自行车店,即便是凭票买自行車的年代,那儿也算是热闹的,有票的可以买,没票的可以看呀,那时买辆自行車比现在买汽车还隆重。买了自行車每天就算又多了两样活,每天擦车,晚上屋子多小,也得把车推进来,现在比的了吗?百八十万的车你再喜欢、住的再宽敞你也开不进去呀!

良 下午3:28
小李子,太厉害了。你说的这些地我全去过,但很多都淡忘了。看着你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把当年西单北大街当年的情景详详细细娓娓道来。越看越爱看。另外给你补充一点:城里的大菜市场还有和平门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还有今天这篇文中的“成文厚”写成“文成厚”啦。写的这么多真够辛苦的,眼睛肯定都看不清啦,好好休息一下。真是不好意思。

李潞东 下午3:48
良:太感谢你的纠错,眼花了,也不应犯这样的错误。关于和平门菜市场,80年左右才有,咱小时还没有呢,因我在供电局上班较清楚。关于祟文门菜市场当时在城墙外,所以我没写进去。现在东单菜市场也没了。崇文门菜市场也搬到广渠门外了,买肉馅我还是去那儿。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20, 21:07

李潞东1月20日续

下午6:44
过了自行车商店还有家卖电料的商店,那是大人们常去的地界儿。对了顺便说一句,咱京城的人们不是把卖东西的地儿都叫成商店,你比如说,卖自行車的、卖电料的,应该叫做:自行车行儿、电料行儿,行字要儿化。修车的叫修车铺、裁缝店叫裁缝铺、药店叫药铺。电料行往北是曲园酒楼,经营湖南菜,小时的记忆就是辣,后来再没去过。曲园往北是西单电话局,小时觉得这电话挺神秘的,怎么会这头儿说话那头就能听见呀?我长大了能在这上班就好了,到底怎么回事也就能知道了。阴差阳错的进了供电局,不管怎么说吧,老话说的好,算是有了铁饭碗儿了。其实再往北点也算西单北大街,有澡堂子、当铺,但必定是没在西单这段密集的商业区里。
看看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咱京城的地界儿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水泥的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几大商业区域越显繁华,西单也不例外,可以说变化是翻天复地的,各大商城拔地而起,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川流不息,我看着、想着这情景,我的心反到感觉越加空了。没有了原汁原味的西单、没有了原计原味的西单文化,只剩下一个地域上的西单了。
总之我打小儿在这长大,也算是有乡土之情吧。西单是我几十年魂牵梦绕的地方,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只能沉浸在儿时美好的回忆中。
我心中的西单、西单北大街,才是我真正的西单。

各位看官,此拉洋片式的忆文,由于即兴、毫无准备,不知深浅、文笔差不说,还不打底稿,真接写在微信上,错字、错标点、病句,请大家原谅。文中一些小铺子没有描述,其实人家也是有历史有故事的。文中不实之处,也请各位看官、行家、老街坊帮助改正。其实本人即兴、随笔也是想给大家看看热闹,解解闷。写的不好、不对的地方,大家不爱看的地方,本人表示报歉了——完

张延宝 下午6:54
1962~1966年,我上学放学都经过大木仓胡同,对那一片的记忆比李潞东少多了,佩服你的记忆力,佩服你的方位清楚,更佩服你能娓娓道来。

Lauren 下午6:59
@李潞东 [强]不要仅限于西单,西单北大街…只要有灵感-想起什么就写什么!陈长生师傅就是榜样~他一直在“老苯天空”写着呢…我们期待着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Empty 回复: 老西单话题完整版

帖子  tangning 2015-01-20, 21:39

李潞东今天写完了她“魂牵梦绕的西单”,她的记忆、她的文笔、她的微信写作能力,真让我佩服。

汪自端总结的好,“只要有灵感-想起什么就写什么!陈长生师傅就是榜样”,李潞东也是榜样。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