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3 posters

向下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Empty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帖子  编管组 2014-08-07, 07:27

本文始发于2007年8月15日,2014年7月27日第五次修改。


纪念“八·二一”40周年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IMiKB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6s2Ga

  又快到“八·二一”了,今年是它的四十周年。“八·二一”是在整个向阳化工厂的历史上伤亡最大的一次事故。在这次事故中,苯酚丙酮车间的操作工张世伟、王建国、缪延栋、张守志、孟秀珍、谢德斌、张树茂、郭群舞、吕志明九位同志因公牺牲,商卫平、朱虹两位同志受了重伤;仪表车间的范舒平、李秀华两位女青工,以及当时正在车间实习的天津大学教师盛强、学生高连珠也都不幸遇难,在这次事故中一共有十三位同志失去了生命,在我们的心灵上造成了空前巨大的创伤。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深深怀念着这些牺牲的年轻战友们。
  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我们三大班上中班。接近午夜十二点时,二大班来接班,爆炸就发生在两个班的交接班过程中。我交完班后发现饭盒没有带,于是从交接班室返回控制室去找饭盒。刚刚走到控制室中间,突听一声巨大的闷响,房子震动了一下,同时从控制室高高的后窗户闪进一道火光,控制室里的人们都不由自主“呀”地惊叫了一声。我意识到出事了,但出的什么事,什么地方出的事无法知道。我跑到控制室外的平台上一看,被眼前的一幕惊出一身冷汗,厂房氧化部分一楼的墙和玻璃窗完全倒塌了,只剩下一些并不很粗的钢筋水泥柱子支撑着巨大的厂房,夜幕中闪动着火光……。可以断定是发生了爆炸!出大事了,我这时第一个想法是应该赶快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向厂调度报告,尽快组织救援。我跑到控制室电话机前,抓起电话机给调度室拨电话,但是当时心情紧张脑子很乱,慌乱中调度室的电话号码都记不准了,拨了几遍都拨乱了。我对自己说,镇定!镇定!强使自己静下心来,把调度室的电话号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默念了一遍,直到最后确认准确无误把号码拨出去了,这才发现听筒里什么声音都没有,可能在爆炸中电话线路也瘫痪了。怎么办?我想还是我自己跑一趟,亲自到调度室去报信,好在调度室离车间并不太远。我一口气跑到调度室,当班的调度我不太熟,叫不上名字,但好象以前见过。我急迫地对他喊道:苯酚丙酮车间爆炸了,厂房的墙都塌了!赶紧组织救援…… 他看上去没有什么思想准备,有点发懵,一时间没有反应。我没顾上多说,心想消息已经传到了,于是又急忙回头朝车间跑去。
  这时控制室南侧已经聚集了很多围观的人,当我跑到控制室旁边时,看到天津大学的一位老师受了伤,满头满脸都是血,样子很吓人,两位女学生一边哭一边用力搀扶着他。我一见这情形,心里一怔,哎呀!伤人了!那位老师在两位女生的搀扶下艰难地向前挪动,腰都难以支起,头上的血还在流,嘴里低声发出痛苦的呻吟,旁边围观的人竟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忙。我赶紧过去把他接过来,安抚他说,别怕,我来背你走。于是我把他背起来,他头上和身上的鲜血滴到蹭到我的身上,我顾不得这些,救人要紧,背着他向医务室小跑而去。当我气喘吁吁把他背到医务室时,看见李小芹和韩爱英已经在医务室了,韩爱英在爆炸时也被碎玻璃划破皮肤局部受了轻伤。我把这位老师放下安顿好,交待给大夫,就赶紧返回车间。
  当我回到车间时,发现情况远比我刚才遇到看到的要严重的多。刚才那位老师是被爆炸瞬间猛烈飞起的砖块、玻璃击中而砸伤和扎伤的,尽管浑身都是血,但和后来我看到的情况相比也只能算轻伤了。夜幕中我看到控制室旁边的路上趴着一个被烧焦的人,衣服已经烧没了,黢黑的身体已经变形僵住,不知是怎么放到这里的。我赶紧招呼人过来把他抬走,抬他的时候,我用手一抓他的胳膊,想不到刚一使劲,手就一下子抠到肉里去了,令我一惊,黑暗中也看不清,可能肉都烧熟了,根本抓不住。后来只好找来一个布单勉强把他兜起来,拽着布单的四角才能抓住使上劲,装上了车。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肯定是13人中的一个。后来听我们班里的杨淑惠、王宝连等人说,他们当时也都在车间帮助从火场跑出来的王建国、郭群舞等人扑打身上的火,张树茂带着火从火场跑出来时,嘴里不停地喊着“毛主席万岁”。到底有多少人被烧伤或遇难,这个时候还不得而知。
  消防队将火扑灭后,车间领导在混乱的情况下组织当时能够组织起来的力量到厂房里面搜寻还有没有其他遇难者。我们从各个方向走进一楼厂房,里面一片漆黑,只能打着手电筒借助微弱的光亮一点一点搜索。我看到爆炸后的一楼厂房一片狼迹……。忽然,从厂房的另一头传来几个人惊异的叫喊,原来他们在那里又发现了三具遗体,招呼人过去把他们抬走,我们的心头又重重罩上了一层阴影……。那时我听见有人说321#罐不见了,那么大一个罐怎么会不见了呢?当时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切还都是迷。
  天亮后,我们发现变了形的321#罐趴在厂房北面污水池旁边,321#罐原来所在位置的上方楼板出现了一个和罐差不多大小的大洞,原来是直径两米多的321#罐爆炸飞起来打穿了楼板飞到了厂房外。让人心惊的是,那个大洞刚好出现在楼板框架结构的一个粗壮的横梁上,钢筋水泥横梁那么长一段都被打断了,足以显见爆炸威力之大!要是没有这个横梁,还不知道它能飞多高多远。321#罐的位置是在一楼的外扩部分,二楼以上就没有厂房了,如果是在中间部位,很可能会把二楼以上的厂房框架也摧毁。
  有些战友当场牺牲了,还有几个在医院抢救。但是他们伤势严重,烧伤面积几乎都在95%以上,遭受的又是有毒化工原料的深度烧伤,抢救难度巨大。这么大面积的烧伤在医学记录上还没有被救活的。在那之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过几天就会传来又一位同志牺牲的消息,真是让人揪心。我们期盼能有奇迹产生,但他们还是一个一个离我们而去。仪表车间的范舒平,一位只有22岁的美丽姑娘,烧伤面积高达98%,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打击,她却坚强地说:“我精神上是压不倒的”!她以顽强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又挺了二十七天,是挺的时间最长的,但最后还是离开了我们。我听到她的精神表述,对她坚强的人格钦佩不已,对她最后的牺牲感到非常难过。

厂政治部编印的小册子“闪闪发光的青春”中记述范舒平的文章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CU8Zj


  那段时间我们多次到八宝山参加追悼会,一一送别牺牲的战友。王建国遗体火化那天,我提前去了殡仪馆,陪护在他的遗体旁,看着殡葬工为他整容。他的面部已经认不出来了,不象是他了。我和王建国同在一个大班,朝夕相处,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排练节目,一起游颐和园,听他发表高论,看他写诗……,他的灵性,他的才气,他的活跃,他的热情,一幕一幕浮现在脑海中。在这最后的送别时刻,怎能不沉痛万分……

1972年8月28日,王建国(中)和刘大勇、郭聿林在颐和园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OkiTA


  就在“八·二一”的前六天,我们三大班十位工友还一起结伴到上房山云水洞游览,途中照了一些照片。让人想不到的是,仅六天之后就发生了“八·二一”,同行的十人中有五位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们走的那么匆忙,甚至都没能来得及看到这次出游的照片。他们牺牲后,当我们看到洗出来的照片时,不禁心情十分沉痛。车间书记陈立友嘱咐我们:先把照片收起来,最近这段时间不要拿出来……。这些照片是几位牺牲战友留在人世间的连自己都未曾看到过的最后留影,40年来我一直珍藏着,照片寄托了我们活着的人对他们永久的纪念和怀念。06年11月,我把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发到了“老苯天空”网站上,和大家一起寄托思念之情。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W8mmI
王建国(前左二) 孟秀珍(后左一)
张树茂(后左二) 吕志明(后左四) 张世伟(后左五)


  为了一一送别牺牲的战友,那些日子我们班组在我住的宿舍里陆续做了很多花圈。我们宿舍为了上夜班白天好睡觉,窗户用报纸糊得严严实实,关上窗户屋里很暗,晚上更是伸手不见五指。这间屋原来住着吕志明、金海和我,吕志明在事故中牺牲,金海不敢在这屋里睡了,临时搬到尹成凤的小屋去了。白天班里同志们在我宿舍里做花圈,晚上我就一个人在漆黑的屋里睡在花圈丛中。
  那段时间向阳厂投入了繁重的事故善后和厂房重建。许多人都参与了对牺牲人员的家访和抚恤,做着艰难的思想工作。还有人参加了对重伤者的服务。车间的大部分人一方面协助北化建的工人参与车间抢修,一方面为牺牲的战友一一办理后事。大家也在总结教训,清理情绪,重组队伍。经过一段时间,逐渐从事故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八·二一”在1974年列为全国第二大事故,惊动了党中央。已88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亲临事故现场视察,表达了对事故的关切和对工人们的慰问和关怀,给了重建车间的我们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在工艺流程中,321#罐是用来暂存中间产品过氧化氢异丙苯的。事故后我听到天津大学的老师介绍说,他们在文献上看到国外专家讲到过,说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温度高过一定限度会剧烈分解而引发爆炸,是非常非常危险的物质,但外国专家的警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观点而被批判。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人再强调它的危险性,也没有采取特别的防范措施。看来我们又一次吃了不尊重科学的大亏。原来的321#罐没有温度指示,恢复生产后在新的321#罐上加了测温点,温度超过50℃就报警,甚至还在罐上加了喷淋装置用以必要时辅助降温。06年国庆期间回厂重访故地时,我曾问到厂里后来有没有再次发生过这么大的事故,曹刚向我介绍说后来大大加强了生产安全控制,发展到了四级安全措施,出现每一级情况都会有相应的预案跟上,以后再也没有出过这种大事故。安全生产和科学认识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原首饰公司三科的张仁山和汪苓在厂时都在我们三大班,1972年首饰公司恢复时他们虽离开了向阳厂,但和我们还保持联系,1974年5月张仁山还和我们一起游过颐和园。他们二人按预定日期在1974年秋天结婚,结婚时,我们原来同班的工友前去祝贺。这时正好是“八·二一”之后不久,张汪二人和那些牺牲战友也都很熟识,我们与他们二人相见时不免屡屡谈起沉重的话题。本来人家结婚是大喜的事,可是我们总也摆脱不掉心头上痛失战友的阴云,说着说着就说到“八·二一”上去了,在人家的洞房里好几次都想把话题扯回来:“哎!不说了,不说了”,可是一会儿又说到事故上去了。毕竟这块大石头压在心头太沉重了。
  1974年,车间得到了两个上大学的名额,一二百人等了几年才只有这两个名额,实属不易。我从小就特别看重学习,渴望深造,文革开始后失去了升学的机会,但对知识的渴求依然非常执著,强烈希望能有机会圆大学梦。这一年,我终于难得地获得了车间推荐,有了上大学的宝贵机会,我是多么珍惜呀!但就在我要去上大学的前十天,突如其来发生了“八·二一”!班上那么多战友都离我们而去了,他们几乎都是生产上的骨干。车间受到了这么大的损失,正是缺人的时候,我要是再走了,会更加剧车间的困难。怎么忍心走呢!可是那年我已经25岁了,按当时的规定上大学的上限年龄就是25岁,我要是失去了这次难得的深造机会,一旦超龄很可能今生今世就再也没有希望进大学门了,这真使我左右为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毅然决定,放弃上大学,继续留在第一线生产岗位上。这恐怕是我一生当中面对前途命运做出的最重大的抉择。我把我的这个决定报告了正在开支委会的车间党支部,支委们没想到我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一开始有些惊异,很快我的抉择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厂领导的充分肯定。能做出这样的抉择,我感到没有愧对牺牲的战友,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能够更坦然地面对未来。另外一个获得上大学名额的杨继超也和我想到了一起,他也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车间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匆匆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车间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伤亡很大,最近就不回家了。我告诉家里我没有受伤,勿念,还通告了父母我准备放弃上大学的想法。由于时间有限,有些情况信上没有细说。家里接到我的信,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感觉事情很严重,非常牵挂。过了两天,我父亲亲自到厂里来了。车间领导陈立友、连玉增向我父亲介绍了事故的情况,厂党委书记陈斐亲自陪同我父亲去看了事故现场。父亲见我确实没有受伤,放下了心,也亲眼看到了事故的严重性,了解了这一段时间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他很理解地表示我近期不用回家了,让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尽管父母非常希望我能上大学,但亲眼所见事故损失后,他们对我放弃上大学的决定还是给予理解和支持。
  车间厂房设备经过两个月的抢修,又重新投入生产了。车间的同志们纷纷要求到最危险的氧化岗位去,把对牺牲战友的怀念和对事业的热爱倾注到了实际行动中。原氧化岗位的周晓南本是技术人员,此时已经走上了工厂的生产领导岗位。在苯酚丙酮车间重新投入生产之际,他看到第一线上熟练的操作工十分紧缺,郑重向厂领导提出回车间重返氧化岗位的要求。一个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技术干部,在形势大局需要的时候,不计个人得失,毅然选择重当普通工人,实在令人感动。他的要求得到厂领导的批准,又无怨无悔献身在普通一兵的岗位上,担当起第一线生产骨干的责任。这就是老苯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从那个年代起,老苯精神就已经形成了。热爱集体,热爱事业,个人服从集体,个人服从事业,个人溶于集体,个人溶于事业,一腔热血,无私献,顾全大局,承担责任,成了许许多多老苯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老苯精神也成了向阳精神的支柱。“八·二一”之后的苯酚丙酮车间补充了不少新人,有新进厂的,也有其他车间支援的,他们溶入这个战斗集体后也很快被老苯精神所感染,成为老苯精神的传承者。
  “八·二一”是在苯酚丙酮车间历史上、也是我们人生中无论如何也忘不掉、也不能忘记的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的事件。我们从这样的事件中受到了教育,经受了锻炼,也接受了考验。在老苯那种一以贯之的团结献氛围中塑造出了我们特有的品格,那时形成的老苯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40年后的今天,牺牲战友的形象在我们心中还是那么鲜活,对他们的怀念还是那么深切,我们对老苯这个团结集体的感情依然是那么浓烈,在老苯环境中构筑起的思想素质和做人准则成了我们的灵魂。我常常想起“八·二一”当天我所看到的那些经历剧烈爆炸后仍然顽强支撑着巨大厂房的钢筋水泥柱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栋梁”、“中坚”。经历过这么多风风雨雨洗礼的老苯人,在其后的各行各业中都会是坚强的,都会是“栋梁”、“中坚”。今天我们纪念“八·二一”,要以老苯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情操告慰牺牲战友的在天之灵,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光荣传统,珍视我们的共同经历和友谊。我们已经带着老苯精神走过了这么多年,它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这种精神和感情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牺牲战友们,安息吧!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聿林

编管组

帖子数 : 205
注册日期 : 12-12-04

返回页首 向下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Empty 回复: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帖子  chencs 2014-08-07, 07:33

心痛!太年轻!

chencs

帖子数 : 376
注册日期 : 12-12-16

返回页首 向下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Empty 回复: 郭聿林:纪念“八·二一”40周年

帖子  zhengjihou 2014-08-07, 23:53

微信群"转日莲"上聊天的文字和图片记录如下:
————— 2014-8-7 —————
tangning 6:38
最后一次看见孟秀珍应该是19740818我交班给她,我们一起出控制室去泵房,我走在前面,她从后面的台阶上一窜双手搭在我肩膀上让我背着她。交完班就分手了,结果就永远分手了。821事故那天我们回来上班,我从长途车门处还没下到地面看见杨玉芝,当时我对事故一无所知,还笑着招呼她,她对我说“咱车间出大事故了,缪延栋小孟他们都死了”,当时我僵在了长途车脚登上。后来我与小孟分手时的场景就不时在脑海中再现,不会忘记了



李勤 14:49
郭聿林”八•二一”四十周年的纪念文章既情义深重又理智客观,堪称一篇我们石化职工生产一线领导者的绝好教材[强]
瓶盖(陈平) 15:56
谢谢郭师傅真心真情真实的回忆那场灾难,让我们又一次的深受感触,更加了解老苯精神,也是那时代人最干净,最无私,最美丽的心灵。让我们的后代为之骄傲,因为他们的父母和这群同龄的叔叔阿姨们,才是今天最可爱的人。
顺子(杨继超) 17:38
朱虹和商卫平是我们老苯人的骄傲,她(他)们勇敢的面对如此巨大的伤痛,困难和挫折,以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zhengjihou

帖子数 : 270
注册日期 : 12-12-13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