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看到的
4 posters
在微信看到的
微信中好东西很多,但是因为信息量太大,它们很快沉下去了。比如今天在向阳女附中学友的群里,朱虹转发了明末清初江苏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家训的简版”《朱子家训》仅317字,字字珠玑!“一文,张楠转发了Jan Morris(英国著名小说家、旅行文学作家)的短文“人老了是什么感觉”,一气读下来觉得很有意思。我发表了感想,感到两位学友发的都是至理名言。但是又完全不同的角度。《朱子家训》——事事约束,“人老了是什么感觉“——时时自由。我把两个微信内容发在这里。
一、朱虹转发的《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一、朱虹转发的《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由tangning于2014-07-02, 18:02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二、张楠转发的“人老了是什么感觉”
一天,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一下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已经老了。
或许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一次,我感觉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常常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的自己而感到震惊,但我不会为这些事情痛苦不堪。
我永远也不会去用真挚的友谊、精彩的生活或温馨的亲情,去换取少一些白发和扁平的肚子。我老了,也就更懂得去善待自己,对自己少了些苛刻。我成了我自己的朋友。我不会因为自己多吃了一片甜饼,或没有整理床铺,或花钱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膨胀螺丝而斥责自己。我见过太多的好友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没有来得 及安心享受这伴随着年老而来的宝贵的自由。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看书、玩电脑一直到凌晨四点,然后再一觉睡到过午;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独自一人听着五六十年代的优美旋律而翩然起舞;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为我逝去的爱情一洒伤心之泪,想哭就哭;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穿着被发福的身体绷得紧紧的泳装在海滩上悠然漫步,然后纵情跃入海浪之中,才不管那些身着比基尼的人向我投来的怜悯目光。她们也会变老的。
我知道,我的记性不好了。可话又说回来,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该忘记的就应该忘记。当我们到达生命的终点,我只带上一生中那些最美好的回忆。
我竟有这样的福气,黑发变成了银丝,青春的欢笑在我的脸上雕刻出了道道皱纹。有多少的人,还没有开心地笑过;又有多少人,还没有熬到皓首就已经悲戚地离去。我说“不”就是不,我说“行”就是行。当你慢慢老去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加达观,你就更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不再自我怀疑,我甚至修行来了可以犯错的 权利。
我喜欢现在的我。我不会长生不死,但只要我活着,我不会浪费生命去悔恨过往,也不会为将来而去忧虑,每天餐后,我还要吃香甜的点心——
这就是年老的感觉,我喜欢年老,它给了我自由。
(郑衍文翻译,原载于《视野》2008 年第14 期)
一天,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一下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已经老了。
或许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一次,我感觉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常常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的自己而感到震惊,但我不会为这些事情痛苦不堪。
我永远也不会去用真挚的友谊、精彩的生活或温馨的亲情,去换取少一些白发和扁平的肚子。我老了,也就更懂得去善待自己,对自己少了些苛刻。我成了我自己的朋友。我不会因为自己多吃了一片甜饼,或没有整理床铺,或花钱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膨胀螺丝而斥责自己。我见过太多的好友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没有来得 及安心享受这伴随着年老而来的宝贵的自由。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看书、玩电脑一直到凌晨四点,然后再一觉睡到过午;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独自一人听着五六十年代的优美旋律而翩然起舞;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为我逝去的爱情一洒伤心之泪,想哭就哭;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穿着被发福的身体绷得紧紧的泳装在海滩上悠然漫步,然后纵情跃入海浪之中,才不管那些身着比基尼的人向我投来的怜悯目光。她们也会变老的。
我知道,我的记性不好了。可话又说回来,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该忘记的就应该忘记。当我们到达生命的终点,我只带上一生中那些最美好的回忆。
我竟有这样的福气,黑发变成了银丝,青春的欢笑在我的脸上雕刻出了道道皱纹。有多少的人,还没有开心地笑过;又有多少人,还没有熬到皓首就已经悲戚地离去。我说“不”就是不,我说“行”就是行。当你慢慢老去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加达观,你就更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不再自我怀疑,我甚至修行来了可以犯错的 权利。
我喜欢现在的我。我不会长生不死,但只要我活着,我不会浪费生命去悔恨过往,也不会为将来而去忧虑,每天餐后,我还要吃香甜的点心——
这就是年老的感觉,我喜欢年老,它给了我自由。
(郑衍文翻译,原载于《视野》2008 年第14 期)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年老了,不用上班,的确就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了退休金就不需再为生存而忙碌,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
我说 六十岁人生刚刚开始 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我可以去学画、学跳舞、去旅游了。很多都是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没有财力做的事。
当然,年纪太大了,不能自理或走不动了,也就失去了自由。所以趁着还能思维,还能走动,尽情享受夕阳下这自由的时光吧!
我说 六十岁人生刚刚开始 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我可以去学画、学跳舞、去旅游了。很多都是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没有财力做的事。
当然,年纪太大了,不能自理或走不动了,也就失去了自由。所以趁着还能思维,还能走动,尽情享受夕阳下这自由的时光吧!
danyang- 帖子数 : 93
注册日期 : 12-12-17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丹阳陈老都对。这篇文章所谓自由不过就是随心所欲,当然老总是没有年轻好。
再看一篇文章。是北大80年代毕业生卢新宁2012年回校给北大当年毕业生的致辞。卢新宁1966年12月生,江苏淮安人,著名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评论部主任。我读她,顺便了解一下人民日报当今写社论的是什么人和什么观念;我读她,好像读到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豪迈;我读她,再看看那些贪腐现状,以及体制上的顽固弊端,不知到底有没有希望。
卢新宁:我唯一的害怕——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再看一篇文章。是北大80年代毕业生卢新宁2012年回校给北大当年毕业生的致辞。卢新宁1966年12月生,江苏淮安人,著名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评论部主任。我读她,顺便了解一下人民日报当今写社论的是什么人和什么观念;我读她,好像读到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豪迈;我读她,再看看那些贪腐现状,以及体制上的顽固弊端,不知到底有没有希望。
卢新宁:我唯一的害怕——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我是只要有空就上来追着看陈师傅的妙文,特有味道。今天一上来就看到陈师傅和唐宁的留言,在我看来是理解的角度及阅历的差异。其实我们都是建设者,一个汗珠摔八瓣,啥没经历过,啥没见识过,都不会去追风追星追“石破天惊”,因为脚踏实地是我们的共同点。我赞同这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游客- 游客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今天,7月7日,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并发表重要讲话,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
据报道,在揭幕仪式上,一名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和一名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在两名少年儿童陪伴下走到雕塑前;据报道,当讲解员为国家领导人进行讲解时,在一座座墙体浮雕上张自忠、左权等295位英烈的名字刻在一旁,习近平问:“290多个名字是包括国共两党的吗?”,讲解员说:“对,名字是按照牺牲顺序排列。”
这些年来,在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由此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则微信“郝柏村:回大陆寻访抗战战场”,几十年过去了,终于从那时的荒谬走到今天的理智。把这则微信转帖在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QwNDA4MQ==&mid=200467585&idx=1&sn=c264615087aa8e544a37a5a48b9fd39b#rd
文/孙春龙
望着眼前一片空旷的绿地,郝柏村弯下腰来,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躬。这片绿地位于湖南衡阳的张家山,1944年6月,日军进攻衡阳,国军第10军奋起抵抗,张家山是主战场之一。战争结束后,约有3000名阵亡将士埋骨于此。
《救国日报》曾发社论,“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雄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致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为衡阳守军。”
1958年,该墓地被毁,当地政府在此修建了气象站。郝柏村眼前的这片绿地,就是墓地原址。
黄埔军校12期炮科毕业的郝柏村,1938年毕业就投入抗战,曾跟随孙立人的新38师参加入缅作战,在撤往台湾后,曾担任“行政院长”、“国防部长”等要职。2014年4月开始,郝柏村率领台湾多名退役将领,开始在大陆的寻访抗战遗址之旅。
“应该重新立碑,纪念先烈。”郝柏村对陪同的当地政府领导建议,“他们是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他们不是为国民党而牺牲的。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的子孙,对衡阳抗战牺牲的将士们,要永远地崇敬他们。”
同样让郝柏村感伤的是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郝柏村发现,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落款“蒋中正”三个字,被凿掉了。
而在重庆,原本于1947年竣工的抗战胜利纪念碑,在1950年10月1日被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亲书人民解放纪念碑“碑文”。
此外,郝柏村带队前往湖北宜昌祭拜抗战英烈。
发生在湖北宜昌的石牌保卫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石牌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恶战在即,第11师师长胡琏致信妻子:“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
最终,中国军人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将日军击退,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
6月26日,在台北的办公室里,郝柏村接待了“跨越海峡的团聚”中国大陆访问团一行,并谈了前往大陆寻访抗战遗址的一些感想。
(抗战老兵张默坚与郝柏村见面时互敬军礼。)
“后来的人不能改变历史!”郝柏村说,“我参观了一些抗战纪念馆,里面的资料假的太多。恢复抗战真相,不会对政权产生影响。”郝柏村提议,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平民,也是为国家牺牲的,他们和军人一样,同样值得我们纪念,比如在重庆大轰炸和花园口决堤中死去的平民。
1938年投身抗战之后,郝柏村就再也没有见过父母。直到1999年,郝柏村偕夫人郭莞华,率儿子郝龙斌、郝海婴及孙女郝汉祥一行12人经香港中转,抵达江苏,回家给父母扫墓。郝柏村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后来的年轻人,要正视抗战历史。”
在此前参加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庆典上,郝柏村曾讲到,台湾与大陆的年轻世代都要珍惜光荣的抗战史,台湾年轻世代不可把抗战与台湾切割开来,没有黄埔建军就没有七七抗战,没有七七抗战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郝柏村说,在今年的7月7日,他将再次前往大陆寻访抗战遗址,并参加在卢沟桥举办的相关纪念活动。
…………
据报道,在揭幕仪式上,一名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和一名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在两名少年儿童陪伴下走到雕塑前;据报道,当讲解员为国家领导人进行讲解时,在一座座墙体浮雕上张自忠、左权等295位英烈的名字刻在一旁,习近平问:“290多个名字是包括国共两党的吗?”,讲解员说:“对,名字是按照牺牲顺序排列。”
这些年来,在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由此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则微信“郝柏村:回大陆寻访抗战战场”,几十年过去了,终于从那时的荒谬走到今天的理智。把这则微信转帖在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QwNDA4MQ==&mid=200467585&idx=1&sn=c264615087aa8e544a37a5a48b9fd39b#rd
文/孙春龙
望着眼前一片空旷的绿地,郝柏村弯下腰来,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躬。这片绿地位于湖南衡阳的张家山,1944年6月,日军进攻衡阳,国军第10军奋起抵抗,张家山是主战场之一。战争结束后,约有3000名阵亡将士埋骨于此。
《救国日报》曾发社论,“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雄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致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为衡阳守军。”
1958年,该墓地被毁,当地政府在此修建了气象站。郝柏村眼前的这片绿地,就是墓地原址。
黄埔军校12期炮科毕业的郝柏村,1938年毕业就投入抗战,曾跟随孙立人的新38师参加入缅作战,在撤往台湾后,曾担任“行政院长”、“国防部长”等要职。2014年4月开始,郝柏村率领台湾多名退役将领,开始在大陆的寻访抗战遗址之旅。
“应该重新立碑,纪念先烈。”郝柏村对陪同的当地政府领导建议,“他们是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他们不是为国民党而牺牲的。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的子孙,对衡阳抗战牺牲的将士们,要永远地崇敬他们。”
同样让郝柏村感伤的是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郝柏村发现,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落款“蒋中正”三个字,被凿掉了。
而在重庆,原本于1947年竣工的抗战胜利纪念碑,在1950年10月1日被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亲书人民解放纪念碑“碑文”。
此外,郝柏村带队前往湖北宜昌祭拜抗战英烈。
发生在湖北宜昌的石牌保卫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石牌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恶战在即,第11师师长胡琏致信妻子:“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
最终,中国军人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将日军击退,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
6月26日,在台北的办公室里,郝柏村接待了“跨越海峡的团聚”中国大陆访问团一行,并谈了前往大陆寻访抗战遗址的一些感想。
(抗战老兵张默坚与郝柏村见面时互敬军礼。)
“后来的人不能改变历史!”郝柏村说,“我参观了一些抗战纪念馆,里面的资料假的太多。恢复抗战真相,不会对政权产生影响。”郝柏村提议,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平民,也是为国家牺牲的,他们和军人一样,同样值得我们纪念,比如在重庆大轰炸和花园口决堤中死去的平民。
1938年投身抗战之后,郝柏村就再也没有见过父母。直到1999年,郝柏村偕夫人郭莞华,率儿子郝龙斌、郝海婴及孙女郝汉祥一行12人经香港中转,抵达江苏,回家给父母扫墓。郝柏村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后来的年轻人,要正视抗战历史。”
在此前参加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庆典上,郝柏村曾讲到,台湾与大陆的年轻世代都要珍惜光荣的抗战史,台湾年轻世代不可把抗战与台湾切割开来,没有黄埔建军就没有七七抗战,没有七七抗战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郝柏村说,在今年的7月7日,他将再次前往大陆寻访抗战遗址,并参加在卢沟桥举办的相关纪念活动。
…………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一位朋友发了一个帖子,题目是“历史不能细看”,角度有意思,不一定对,不一定是事实,也无法考证,我在这里摘录几段。
1.胡适认为,中国的命运,在1919年3月26日彻底改变,那一夜北大四位校董开会,商议如何解决陈独秀嫖娼之事,胡适要求留住陈独秀,另三人反对,结果陈被开除,愤怒之中的陈独秀遇到了共产国际派来的魏金斯基,魏建议陈干脆成立一个党,自己玩,陈独秀欣然。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命运已不可逆转。
厓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人,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无道德!
2.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 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为何会这样?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3.百年清华走出29位大师。他们全部出自1949年前的清华。若排除美籍的李政道、杨振宁,在大陆的27位大师之中:吴晗、赵九章自杀,梁思成、叶企孙含冤而死;被批斗、关牛棚、劳改的,计12位。当我们骄傲自豪地赞美出自清华的这29位大师时,有否想过,这些大师,没有一位出自1949年后清华。
4.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后穿,我们都是往前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
5.张伯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一道辉煌篇章——“南开”教育。据说在南开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张校长总会这么嘱咐:“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
6.学校进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从政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7.林彪,黄埔天才,23岁任军长。解放战争任东北野战军司令,指挥辽渖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71年9月13日林彪机毁人亡,绝大多数人迷茫:毛的亲密战友副统帅咋就叛国了?蒋介石生平少有的几次痛哭,这次就是为了学生林彪。林无论甚么情况下,都称蒋为「校长」。蒋哭的不只是痛失挚友、人才,也许也为失去某些东西。
8.1942年4 月,孙立人将军率远征军抵达缅甸,与日本人展开血战。每一次血战过后,孙将军都会为阵亡将士立碑,并留下士兵守墓,但是这些士兵再也没有能够回返故国。当地人说:下雨的时候,这里经常能听到打仗的声音,能听到很多人在喊,还有枪炮的声音。那是你们中国人,他们的灵魂没有得到安息……
9.1988年 3月28日,在全国人代会上他投第一张反对票,反对89岁的周谷城担任主任委员!1992年三峡工程表决时他再投反对票,他站起身举手要发言,但不被理睬,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整个会议大厅音响全关了!只有主席台上的一个麦克风还在工作!老黄当场退席——他是名门之后,美国名校博士,曾被太祖批有反骨,1955年舌战群儒七昼夜,反对三门峡工程上马,历史证明了他的完全正确。九十年代,他六次上书中央,再反三峡工程上马,屡挫屡上,他要求三十分钟陈述机会而不得。弥留之际喃喃呼出:三峡千万不能上。2001年,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就是黄万里。
1.胡适认为,中国的命运,在1919年3月26日彻底改变,那一夜北大四位校董开会,商议如何解决陈独秀嫖娼之事,胡适要求留住陈独秀,另三人反对,结果陈被开除,愤怒之中的陈独秀遇到了共产国际派来的魏金斯基,魏建议陈干脆成立一个党,自己玩,陈独秀欣然。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命运已不可逆转。
厓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人,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无道德!
2.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 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为何会这样?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3.百年清华走出29位大师。他们全部出自1949年前的清华。若排除美籍的李政道、杨振宁,在大陆的27位大师之中:吴晗、赵九章自杀,梁思成、叶企孙含冤而死;被批斗、关牛棚、劳改的,计12位。当我们骄傲自豪地赞美出自清华的这29位大师时,有否想过,这些大师,没有一位出自1949年后清华。
4.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后穿,我们都是往前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
5.张伯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一道辉煌篇章——“南开”教育。据说在南开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张校长总会这么嘱咐:“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
6.学校进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从政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7.林彪,黄埔天才,23岁任军长。解放战争任东北野战军司令,指挥辽渖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71年9月13日林彪机毁人亡,绝大多数人迷茫:毛的亲密战友副统帅咋就叛国了?蒋介石生平少有的几次痛哭,这次就是为了学生林彪。林无论甚么情况下,都称蒋为「校长」。蒋哭的不只是痛失挚友、人才,也许也为失去某些东西。
8.1942年4 月,孙立人将军率远征军抵达缅甸,与日本人展开血战。每一次血战过后,孙将军都会为阵亡将士立碑,并留下士兵守墓,但是这些士兵再也没有能够回返故国。当地人说:下雨的时候,这里经常能听到打仗的声音,能听到很多人在喊,还有枪炮的声音。那是你们中国人,他们的灵魂没有得到安息……
9.1988年 3月28日,在全国人代会上他投第一张反对票,反对89岁的周谷城担任主任委员!1992年三峡工程表决时他再投反对票,他站起身举手要发言,但不被理睬,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整个会议大厅音响全关了!只有主席台上的一个麦克风还在工作!老黄当场退席——他是名门之后,美国名校博士,曾被太祖批有反骨,1955年舌战群儒七昼夜,反对三门峡工程上马,历史证明了他的完全正确。九十年代,他六次上书中央,再反三峡工程上马,屡挫屡上,他要求三十分钟陈述机会而不得。弥留之际喃喃呼出:三峡千万不能上。2001年,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就是黄万里。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好像是李勤把这篇有关陈道明的语录转帖在转日莲上,虽然文章明确指出陈道明的语录“值得男人们认真读读”,我倒是觉得自己读了也有启发。下面把这篇文章贴在这。
很多人为什么喜欢他?
冯小刚说:"陈道明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他是个好爸爸,他顾家,厌恶应酬,滴酒不沾;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生时是体育全能,探戈高手;他饱读诗书,季羡林赞他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与钱钟书是忘年之交;他说他只是个戏子。他就是陈道明,一个很给力的男人…
他的语录值得男人们认真读读。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陈道明
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陈道明
●男人最大的时尚
我喜欢收拾家,这是一种心境,收拾完特干净,会觉得很舒服。我觉得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陈道明
●好男人的基本标准
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一定要拿得了主意。——陈道明
●太太很伟大
现在一般人问你看上他什么了,无非说这个人有地位,这个人有钱,这个人有学识,这个人长的帅,就是这四项,我无一可举,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陈道明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
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不是说你成功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陈道明
●关于朋友
朋友,我就有骂他的责任,他也有骂我的责任。在事业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着互相的义务,每次见面都应该有收获,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陈道明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是男人顶天立地的支柱。说到的事就要做到,揽下来的事就要扛住,做错的事就要承担后果。看一个男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要看他能担起多大的责任。越是优秀的男人,承担的责任越大,负责任的范围也越广。即使做不了伟大的男人,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陈道明
很多人为什么喜欢他?
冯小刚说:"陈道明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他是个好爸爸,他顾家,厌恶应酬,滴酒不沾;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生时是体育全能,探戈高手;他饱读诗书,季羡林赞他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与钱钟书是忘年之交;他说他只是个戏子。他就是陈道明,一个很给力的男人…
他的语录值得男人们认真读读。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陈道明
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陈道明
●男人最大的时尚
我喜欢收拾家,这是一种心境,收拾完特干净,会觉得很舒服。我觉得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陈道明
●好男人的基本标准
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一定要拿得了主意。——陈道明
●太太很伟大
现在一般人问你看上他什么了,无非说这个人有地位,这个人有钱,这个人有学识,这个人长的帅,就是这四项,我无一可举,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陈道明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
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不是说你成功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陈道明
●关于朋友
朋友,我就有骂他的责任,他也有骂我的责任。在事业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着互相的义务,每次见面都应该有收获,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陈道明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是男人顶天立地的支柱。说到的事就要做到,揽下来的事就要扛住,做错的事就要承担后果。看一个男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要看他能担起多大的责任。越是优秀的男人,承担的责任越大,负责任的范围也越广。即使做不了伟大的男人,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陈道明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回复: 在微信看到的
今天耿小平发给我一篇老舍的文:“我的理想家庭”。我读这类文章很少,这是第一次读老舍的这篇文章,有两个感想。
一是似曾见过这个“理想家庭”的部分内容:七间小平房;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帼帼随意地鸣着……这是我小时住过的北京老院子的风格。
二是老舍热爱中国,他说“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可惜让他失望了。
在网上搜搜人们的读后感,不少都说现在住不起院子了,得去怀柔顺义的买个农家院体会老舍,不能养猫得养狗等等。比如一人说:“那时候人还住得起院子。我的理想就是一间大房子,有窗,要是有天窗也好,房子中间是大大的双人床,四个墙角都堆满了书,床的对面是个电视,床头的小凳子上放着电脑。再加上有暖气有浴室有厨房Ok。还要条狗”。我看也行,理想。
下面是老舍的文章。
文/老舍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
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
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碰硬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
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帼帼随意地鸣着。
这就该说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帼帼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
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母女做饭之外,就做点针线,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边去洗,小件的随时自己涮一涮。
这一家子人,因为吃的简单干净,而一天到晚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厌。衣服可并不讲究,都做的很结实朴素;永远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电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红唇鬈毛,鼻子朝着天。孩子们都不卷着舌头说话,淘气而不讨厌。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
一是似曾见过这个“理想家庭”的部分内容:七间小平房;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帼帼随意地鸣着……这是我小时住过的北京老院子的风格。
二是老舍热爱中国,他说“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可惜让他失望了。
在网上搜搜人们的读后感,不少都说现在住不起院子了,得去怀柔顺义的买个农家院体会老舍,不能养猫得养狗等等。比如一人说:“那时候人还住得起院子。我的理想就是一间大房子,有窗,要是有天窗也好,房子中间是大大的双人床,四个墙角都堆满了书,床的对面是个电视,床头的小凳子上放着电脑。再加上有暖气有浴室有厨房Ok。还要条狗”。我看也行,理想。
下面是老舍的文章。
文/老舍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
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
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碰硬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
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帼帼随意地鸣着。
这就该说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帼帼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
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母女做饭之外,就做点针线,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边去洗,小件的随时自己涮一涮。
这一家子人,因为吃的简单干净,而一天到晚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厌。衣服可并不讲究,都做的很结实朴素;永远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电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红唇鬈毛,鼻子朝着天。孩子们都不卷着舌头说话,淘气而不讨厌。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
tangning- 帖子数 : 458
注册日期 : 12-12-1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