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2
guoyulin
bj
6 posters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帖子  bj 2013-05-09, 07:44

原帖2011年4月23日发表在原“老苯天空”论坛上,现转载于此。

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商卫平

  我最初的阅读是在有了阅读能力后的小学三年级。

  那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深秋时节北京的菜店卖冬储大白菜,而粮店则卖白薯,一斤粮票可买5斤,因为粮食不够吃,我家便买很多白薯吃很长时间,那会儿很少有水果可吃,但我很馋,家里有白薯,上学前我便偷偷地每天洗一个生白薯带着在上学路上吃,小小年纪的我不懂事,馋是解了,肠胃却吃坏了,经常闹病,闹肠胃病,上吐下泻还发烧。每次闹病便不用上学了,在家里休息。病了不能出去玩,在家里又无事可做,家里书虽然不多但还有几本,便躺在床上读书。当时我读得最多的是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小说《红岩》,小学三年级又能读什么呢?因而读了很多遍,以至于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小说连续广播节目中重播《红岩》时,小说中很多精彩情节播讲前我都能马上将其脱口而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开始之前北京有很多租书店,那会儿在店里看一本书是1分钱,如果借出去,需将户口本或工作证让店里登个记,第二天还书是2分钱,第三天还书则是3分,依此类推。那个年代收音机是家中的大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网吧,没有歌厅,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去处,1分钱可以看1本小人书,多美的事儿啊!那会儿家里有时买点儿东西,像酱油、醋、咸菜等等,就指使我去,有时找回几分钱钢镚儿我便悄悄地密起来,有了几分钱镚儿,租书店就成了我经常的去处。当时从我家住的南礼士路轻工部宿舍出来向南走到儿童医院十字路口,再往西走一站到社会路,路北有一家租书店,店铺不大,大约20平米,里面看书的人总是有的,星期日还会满,我从四年级开始去那儿,到五、六年级越去越勤。我看了很多小人书,我把那个租书店的大部分小人书从封面到扉页、从内容到封底、甚至版权页都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字地读过。我经常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中午去,一直看到必须回家吃晚饭为止。小时候我眼睛很好,视力1.5,可惜呵,我不知道保护,只管看书的快乐。刚去租书店看书时,我站在柜台外能把里面书架上所有小人书书脊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一年后有点儿费劲了,六年级时我已经必须向里面探着身子才能选择自己想看的书了,记得那会儿每次晚上从租书店刚出来时已是华灯初上,街上熙熙攘攘,我却不能马上看清楚街上的景物,只有过一会儿才行,而且后来用得时间越来越长,渐渐地我近视了。

  三年级暑假时,我叔叔来我家了,他带来一摞书,全是少年读物,我们兄弟姐妹四个第一次拥有了十几本书,我们好幸福。我把十几本书全读了,现在我依然记得有一本书名叫《岳飞抗金兵》,通过这本书我记住了民族英雄岳飞。后来我们又陆续拥有过其他一些书籍。印象深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但是我们家只买了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而住在隔壁的XZF家有第一至五册,在他家玩时就便儿把一至五册全读了,当然有很多内容读不懂,但通过这部书我知道了对于不懂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对书籍的检索阅读来搞懂的。

  那会儿我和我弟弟住在一个屋里,屋子墙上没有装饰,只由两张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当我读到书中的地名时便去地图上查找,看看书中的事到底发生在哪儿。印象极深的是,曲波《林海雪原》和知侠《铁道游击队》,书中人物像侠客一般深深吸引着我,当我在地图上找到书中所提到的老爷岭、张广才岭、锅盔山和枣庄、临城、沙沟、微山湖时,顿时感到那些英雄的侠客离我是那样的近。我家有本《全国分省地图册》,我经常一页一页地读它,很多人感到枯燥的东西,我却津津有味。前些年我去照顾病中的父亲,在家里又看到那本《全国分省地图册》,我对父亲讲:“这本地图当初对我影响很大。”父亲把它送给了我。现在我看到这本地图册就会想起我的儿时,想起我的父亲。

  我父亲对我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5岁时家里添置了一台收音机,当然是电子管的,上世纪50年代那会儿还没有晶体管的收音机。自从有了收音机,我父亲每天早上必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晚上8点准时收听《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节目的开始曲是《东方红》,结束曲是《国际歌》,一个小孩子不懂什么,但我听到那庄严的乐曲便认为那是大事。记得我五年级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晚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播出了《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没几天又播出了《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不久又播出了《三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后来直至《九评》。那时我看书就是小人书和小说,但是夏青用浑厚如钟的声音以庄严而坚定的语气播出的九评却震撼着我。我家里书籍并不多,但我父亲有些书放在那里,我每天都能看到《联共(布)党史》、《苏联共産党第二十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列宁主义问题》、《中国共産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阅读文件汇编》、《共産党宣言》等等政治哲学书籍,当然还有《毛澤东选集》。我经常看着那些书想:将来我也读读,看看书中写了什么。文革中的1967年,我读了《共産党宣言》,之后又开始读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那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我父亲在党校学习过的。读艾思奇的书时被我父亲看到了,他非常高兴,那天他给我讲了一晚上哲学。

  1966年6月3日,我的中学北京35中乱了,学生们造反了,文革开始了。文革了,不上课了,但是书还是要读的。不上课,时间更多了,同学朋友之间互相借书来看是我们的主要渠道。能借到书的人当然是信誉好的人,书不光是不损坏,还要及时还,因为很多时候书并不是出借方本人的,他也是转借的,时间有限,因此书必须快点儿读,这就要集中时间,少玩会儿,少睡会儿。

  那会儿读了书后我们也经常交流。我家住在月坛东边的轻工部宿舍里,那是一个一群楼围成的大院子,院儿里有很多与我同龄的伙伴儿,我们一起长大,我们一块儿游泳,一块儿踢球,一块儿下围棋,一块儿斗蛐蛐,一块儿养鸽子,甚至一块儿去打群架,但是我们做得更多的还是知识与思想的交流。文革了,不上课了,晚上我经常与同龄的伙伴聚在一起,最初的66年我们的话题主要是文革的形势,67年在二月逆流和联动闹过之后,我们开始逍遥,聚到一起时话题内容多了起来,但很多时候是谈论读过的书,尤其是某一位刚读过而其他人没有读过的书。那会儿传说江青推荐了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一天伙伴中有一位讲他刚看完《基督山恩仇记》,后来我们一连几天聚在一起听他讲《基督山恩仇记》,他也真行,像说书一样讲了几天,我们被那迂回曲折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主人公命运所吸引。那会儿就是这样,书只读完是不够的,只要伙伴中有人没读过就有可能去讲一遍,读过的书必须记住。

  无疑,我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是幸福快乐的,最幸运的是我养成了读书习惯。在以后的岁月里,幸福时读书,快乐时读书,孤独时读书,苦闷时读书,彷徨求索时读书,遇到困难时读书,生活苦难时读书。

  读书会使人不停地思想,思想多了便拥有了信仰,那信仰就如同一个人的脊梁,它支撑着你,使你一生坚强地挺立着而不惧怕任何风雨。

  读书使我不再孤独,读书使我不再苦闷,读书使我对生活充满渴望,读书使我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读书使我拥有坚定的信仰,读书使我拥有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强烈欲望,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幸福。

  几十年来,在阅读中我沿着那“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2011-04-23 15:35

商卫平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bj

帖子数 : 133
注册日期 : 12-12-28

返回页首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回复: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帖子  guoyulin 2013-05-09, 11:29

  
本跟帖2011-04-28始发于原版老苯天空论坛上。


  商卫平的《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真实而又富于感情地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对读书的执着与渴望,非常打动人心。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老一辈军旅作家高玉宝写的《我要读书》中小玉宝的那些动情而又心酸的故事。虽然商卫平和高玉宝的情况不同,但都通过对童年少年时代的回顾生动地描写出了儿时对读书的追求。高玉宝的追求伴随着心酸,而商卫平的追求渗透着执着,更渗透着对读书意义的深刻领悟。

  读书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否有读书爱好深刻影响着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学习可以使我们接受知识,接受思想文化熏陶,开阔视野,陶冶情感情操。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包括人文知识、科技知识,影响着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和文明程度,是形成思想、观念以致理论的基础要素。我们在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学会融会贯通、科学思考。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提高全面素质的至关重要的要素。商卫平的文章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








guoyulin

帖子数 : 385
注册日期 : 12-12-04

返回页首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回复: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帖子  wangqun 2013-05-09, 21:28

我喜欢读商卫平写的东西,篇篇都是好文章,深刻且耐人寻味。

wangqun

帖子数 : 78
注册日期 : 12-12-20

返回页首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良师益友商卫平

帖子  游客 2013-05-10, 20:50

我在老苯有几位过心的朋友,商卫平是其中之一。与卫平初识,是护理他养伤,起初并无太多共同语言,因为那时的我清轻狂得一塌糊涂,虽也拼命读书,但心理上是扭曲的,没有把大生产、大企业必须拥有的东西放在心上,自视甚高,怨天尤人,把对文革的一切怨恨不恰当地带到有严格规范的大工业生产中,因而一再惹是生非。卫平则不同,那时我们看书时的观点并无大分歧,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却大相径庭。事实证明,脚踏实地、心胸远阔的商卫平比我高明得多,有大智慧。特别喜欢卫平的文章,文如其人,有大智慧。

游客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我也喜欢读小商写的东西

帖子  chenhong 2013-05-11, 09:38



  在原来的《老苯天空》上(即去年夏天之前)的,小商曾发表过诸如《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和《手术后醒来》等数篇好文章。文笔朴实,内容生动,情感真挚,可读性很强。,赢得了众多的好评。

  我一直期待着在《老苯天空》上能看到小商更多的作品。可不知何故,在新版的《老苯天空》和邮箱上,小商却总是转发他人的文章,自己却疏于动笔了。聚会上见到他总想问一句为什么,可又担心冒失发问,会不会让小老弟感到尴尬不好回答,于是每每到嘴边的话最终又咽了回去……。

  另外致邓维:连我这不是老苯的人,都关心和热心《老苯天空》。那象你们这些曾经的老苯人是不是更应该发光发热、尽点心力呢?!(你是文化人,应该不勉为其难吧)——自恃年长几岁,妄说两句,不是批评是激励啊。

chenhong

帖子数 : 185
注册日期 : 12-12-13

返回页首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回复: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帖子  游客 2013-05-11, 21:03

chenhong师傅,抱歉,我汉语拼音早忘光了,一下子搞不清您是哪位,但您进厂比我早,肯定是师傅。我真的不是文化人,只是一名干活认真的记者,而且是没有文凭的记者。我在中央级党报供职33年,至今不是党员,可见不可救药。前30几年坐班,天天为本职工作尽心效力,没时间写其他东西;去年起二线了,为摄影界社会活动还账,东奔西跑,比上班还累,能经常上老苯天空这块净土来看看已经很享受了。我注意到在这里写东西的大多是68届以上的师傅们,我是70届的(冒充的,其实我69年就插队、当兵去了),在厂里70届进厂的优秀职工有很多(我的师傅常亚珍就是突出代表),应当让他们多写、多发言,我当年是不折不扣的落后职工,且轮不上我那。在我的一生中,向阳的良师益友们占有特殊的位置。

游客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回复: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帖子  chencs 2013-05-12, 18:16

我才是小人书迷
我小时候真真受到的教育不是学校,而是戏曲和小人书!解放前老家武汉几乎每条小街都有街头租书摊,每天都有新出版的小人书,生意很好,看书的小孩特别多,大人也很多,文盲嘛!小人书的画家也很多,我们小孩最爱看沈曼云画的,画的活泼可爱,画的全是小孩的事情。钱笑呆画的小孩不爱看都是谈情说爱的。赵宏本画的最好也很细致!全是武侠的。新书二分钱一本,
旧书一分钱一本。书摊周围有好几条矮脚长条板凳,一个小孩看书,周围有好几个小孩伸长脖子,看够颈子书(湖北话),我没钱时也干过。有时候非常好的书又没有钱又想看,只有向老板赊着看,第二天不吃早点把吃早点钱还给租书的老板,饿着肚子上课是很难受的!没办法太有瘾了。有一次要换一个学校上学,但要考试,时间是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忘记了!我母亲好容易到书摊找到我,拧着我的耳朵边走边骂着我,可把我吓坏了,拿着毛笔墨盒往学校跑,好悬刚刚八点钟,考题是"我的家庭",我没有准备只好按小人书上情节瞎写一通,后来还真考上了!一个星期母亲都没理我,好难过呀!

chencs

帖子数 : 376
注册日期 : 12-12-16

返回页首 向下

 商卫平: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    Empty 关于我的几段文字

帖子  wpshang 2013-05-14, 03:14

    我以为,好的文字,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字,一定是从作者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文字。只有自己用心血写出的、只有能够感动自己的文字才能够感动自己的读者。

    穷愁困顿中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文学巨著《红楼梦》。

    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可靠性而翻阅了小说所涉及年代的全部《人民日报》。可见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过程中路遥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以为,文艺作品也是如此。比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是瞎子阿炳在尝尽人间的苦难之后,为我们留下的传世之作。听到那如泣如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我便仿佛看到了一个生活在无尽黑暗中却向往着光明的人。我以为《二泉映月》的主题就是经历苦难向往光明。

    chenhong讲:“一直期待着在《老苯天空》上能看到小商更多的作品。可不知何故,在新版的《老苯天空》和邮箱上,小商却总是转发他人的文章,自己却疏于动笔了。”

    谢谢chenhong将我的文字称为作品。确实,最近我一直没有写出新的文字来,水平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时间问题。目前,我的整块的时间很少,刚理出个思绪,时间就过去了,下次再有较长的时间不知何时,想写像样的文字很难。由于我以前做过文字工作,对于落在纸上的文字习惯于一种追求,即不希望把自己的不成熟的、推敲余地很大的文字给自己的读者来读。

    2006年12月4日我在老版《老苯天空》灌水《我记忆中的亚运会》,那只能算是一篇作文。当时看电视有感,想起了1974年第7届亚运会时自己的情况,便坐到计算机前敲击了一阵子,一挥而就,改都不改就贴了出去。后来竟被guoyulin做成了图形版。这使我明白了,文字贴出去便不能改。想让你的文字不用改,就必须认真对待,写完后,多搁几天,多看几遍。从那之后,自己再不敢随随便便。希望***给自己的读者质量尽量高一些的文字,这也是我写东西少的一个原因。

    关于《心灵的磨砺》,那是我用了很长时间写出的,动笔一两个月或两三个月,断断续续竟然拖了四到五年。真对不起大家。但那是我的心血,每次动笔时我都会哭,我明白,那是我的心血在流淌,几十年了,我必须让我的心血流到一个容器中,这个容器就是《心灵的磨砺——那年,那月》。经过几年时间,2011年5月3日文字《心灵的磨砺》终于脱稿。脱稿两年来,我还竟然时不时地翻出来再读读那些文字,而且每次都落泪。我想,这一段能使我落泪的文字也一定能感动其他人,而且,很有可能我以后写出的文字水平再也不会超越《心灵的磨砺》所达到的高度。

    关于《我的世界------术后醒来最初几小时的感受》。2010年下半年我的颈椎出现了问题,12月住院做了手术。术后醒来难受之极,李学珍的陪护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痛苦。事后连旁边3床的陪护都感慨道:“还是老伴儿好啊!”最难受的那股劲儿过去之后,虽然还躺在病床上,我就想,一定要把术后最初几小时的感受写成文字。12月20日出院,24日,颈椎手术后的第17天,我坐在计算机前敲出了那短短的一段文字并贴到了网上。

    关于《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那是我在颈椎手术后还不能长时间地读书和上网,而躺着却又不能睡觉时,便去胡思乱想的结果。如果一天又一天的长时间不能做些事,你会怎么办呢?我的办法就是去思,去想,即去思考问题,去回忆过去。当初受伤后的一天又一天就是那样度过的,而今依然是。我想了很多很多,从记忆的初始点开始,一年一年的回忆,想多了便感到有些事应该记下来,于是2011年4月23日我完成了《我开始读书时的一些事》,5月3日又补齐了《心灵的磨砺》,还上了欠大家的债,几天后我们去看孩子了,就这样,又没有时间把那些想过的事记下来了。

    关于转帖,我想,帖子中一定有转帖者想说的内容、欲表达的观点或者要告知的事情。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帮助我、关心我的人我永远心存感激。在《心灵的磨砺》中我特意列出姓名向17位向阳的同志致谢,邓维是其中之一。1979年4月我在总厂医院做左踝关节处瘢痕切除植皮术后,邓维到医院照顾我,我们相处在一起,为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遗憾的是,有的同志,如孟希平、王丹亚、武印怀等同志却已经再也无法读到我的文字来接受我的谢意了。

wpshang

帖子数 : 82
注册日期 : 12-12-13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