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吴克:多功能的“二”

向下

吴克:多功能的“二” Empty 吴克:多功能的“二”

帖子  编管组 2013-03-27, 01:17

多功能的“二”
2013-3-10
吴克

  汉语的词性,按照当代中学语文课本的规范,共分两类,一类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另一类是虚词,包括副词、助词、连词、介词、拟声词、叹词。古汉语可没人做出这么科学的分类,因此教古汉语时,也是参照现代汉语的词性规则进行划分。但是古汉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词性活用,例如把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等等。一般说来,一个词只可以活用为另一种,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张家的姑娘嫁到李家可以成为李家人,但是张家的姑娘不可以即能嫁张家又能嫁王家。可是“二”就是个例外。

  “二”本身是个数词,但在古汉语中,它既可以活用为名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还可以活用为形容词,也就是说,“二”有四种身份。古时候的例子咱就不说了,奇怪的是在今天,“二”仍旧保持着它的独特性。作为数词,不新鲜,每天都见。作为名词,现在仍可听到,我在陕西临潼看到路边的妇女卖木耳,一个悄悄对我说:“俄正着咧,她那是二货。”这意思就是说,她的木耳是正品,她旁边的那个人卖的是次品。作为动词,虽然听到的不多,也还存活着。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叫杨斌,家是老北京人,家里人都叫他“斌子”。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到他家去,院子里有一个葡萄架,时值半夏,翠绿的葡萄一串串挂着,男孩子淘气,争着跳,看谁能抓下一颗葡萄。杨斌的母亲心里舍不得没成熟的葡萄遭殃,赶紧喊了一句:“斌子,甭跳了,咱二他了!”这句话里,“二”活用为动词“输”,意思是说,咱输给他了,他第一咱第二了。你看,“二”在今天还以动词的形式活在北京人的口中呢。“二”作为形容词,在当今可是活跃得很,它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对人智力负面评价的形容词,例如傻、憨、笨、骠、呆、楞、拙、直,再例如说话不正经,办事不妥当,处事太随便,行为出洋相等等。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听见或者看见这个“二”字单独出现,几乎能造成半数的人产生条件反射。细究起来,“二”有今天使用频率如此高、对应范围如此广的由来,其实是和“二百五”这个词有渊源关系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二百五”的简称和缩写。只不过“二”的外延稍微宽泛些,应用的对象也不那么确定,其词义在贬低中多少含着戏谑,在讥讽中多少显出亲昵,以至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自嘲。而“二百五”的典故就有好几种版本,基本上都是民间传说,连语言学家也说不清楚最确凿的出处。我觉得有三种版本看起来似乎还多少靠点谱。一种是来自战国,说齐王重用的说客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欲找出杀人者,便想了一个主意,挂榜说:苏秦那厮是个内奸,杀他的人该赏黄金一千两。于是有四个人都来揭榜。齐王说,这杀人的事可不带冒充的啊,四人仍异口同声坚称自己铁定是夺命狂魔。齐王说,中啊,可这千两黄金四个人怎么给?四人同声道:一人二百五!此话一出,几个蠢货立马露了馅儿,齐王怒喝:把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斩了!第二种是来自唐朝,说唐朝首都长安的“市长”官名叫京兆尹,我查找资料得知,这个官职是从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是“开元盛世”唐明皇玄宗李隆基那年代的,不过任职的人太多,白居易说,十年就换了十五位,可见“京官难当”也有历史了。不管  他姓什名谁吧,反正这位有派,凡出行必定有警察封路警车开道,在前边狗仗人势厉声吆喝、挥着大竹竿哄赶市民的那小子官名叫喝道伍佰,特招人恨。后来这个职务扩编,变成了两个人,市民有意把伍佰分开,各称二百五。因为俩人手里各持一个大竹竿,又被称为二秆子。从此就成了莽撞粗鲁的代名词。最后一种比较简单,来自现代,说孩子应该足月而生,正好十个月三百天,如果二百五十天早产,那脑子的发育就保不齐差点。于是大凡脑子不那么灵光的就被冠以“二百五”了。

  总之,“二”是由“二百五”演变而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用法起源于北方,上海最常用的类似词语是“十三点”。齐国地处今日山东临淄,唐都就是今日西安,而且“二”的发音也是来自黄河流域,过了黄河音调就变得怪怪的了。值得“二”骄傲的是,它小样是日益得宠,快速蔓延,从西北到华北、东北,再到华东、华南,现在终于形成气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全国通用了。

  多功能的“二”,你可真是咱中国人的乐子啊!

  
  
  




  

  

编管组

帖子数 : 205
注册日期 : 12-12-04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