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炽光:我的西柏坡情怀
傅炽光:我的西柏坡情怀
此文始发于2009年3月26日
傅炽光说明:
2006年,在建党85周年前夕,我所在的公司党委要求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受食品部党支部之邀,我给他们讲一堂党课并和他们一起来到了西柏坡。傍晚,在蒙蒙细雨中,我独自一人站在寂静的山坡上眺望,心潮涌动。回京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汽车奔波了6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此时天已黄昏,还下起了小雨,放眼望去山青水绿一片田园景色。飘飘洒洒的细雨更增添了几分神圣般的静谧。西柏坡 ── 这个太行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在农村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党中央所在地。就是在这座小小的山村里,毛澤东和一批老革命家们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一举消灭了國民党500多万的主力部队,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的进军号角。就是在这座小小的山村里,中国共産党描绘了一幅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的国家蓝图。
“七届二中三月开,三七八月洛川来,三五十二瓦窑堡,一月遵义放光彩 ----”眼望着碧波荡漾的西柏坡水库,脑海中忽然记起上中学时编的顺口溜。是啊,当年为了考试,增强记忆,我把历史书上的重要事件串成了顺口溜,写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终于能站在这让我魂牵梦绕、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山岗上,尽情地释放出凝聚已久的款款情怀。放眼望去,村北的山顶上,雄伟的西柏坡纪念塔高高耸立;村南的平原上,蜿蜒的滹沱河若隐若现;雄浑大气的西柏坡纪念馆在苍松翠柏之中顺着山势层叠而上。西柏坡啊,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是党史上光辉的里程碑,你是教育后人艰苦奋斗的警世钟啊。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夺取政权以后的基本政策。从此,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伴随着淮海战役大捷的欢庆锣鼓声我来到了人间。五十七年来,我与共和国一起经历了世纪风云的变幻,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成长为一名共産党员。多年的实践,斗争的洗礼,锤炼了我探求真理的执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
就在这个山村,毛澤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后,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京的时候,毛澤东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毛主席高瞻远瞩,他深知刚刚取得胜利的我们的党将接受执政掌权的考验,将接受人民赞扬和资产阶级捧场的考验,将接受不拿枪的敌人用糖弹进攻的考验,将接受一系列艰巨革命任务的考验。
时代变迁,光阴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如今历史条件产生了巨变,刚刚过上几天富裕日子的人们渐渐淡忘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正当一些人高喊艰苦奋斗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恢复就是扭转、发扬就是继承, 1991年,江泽民在西柏坡挥笔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个大字。改革就要学习、学习就要虚心,2002年初,胡錦涛同志到西柏坡参观时说:“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
从毛主席说的“进城赶考”到胡錦涛讲的“集体上学”,反映出几代领导人传承“两个务必”的决心,同时,也向全党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那就是中国共産党若要巩固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必须提高为人民执政的能力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忘不了啊,毛澤东主席曾多次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忘不了啊,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忘不了啊,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力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胡錦涛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更彰显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强大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的事业召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造就伟大的国家!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党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才能百折不挠,顽强进取;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壮大,成就伟业;有了这种精神,平凡的人才会显得伟大;有了这种精神,一个共産党员也许就会带动一个群体。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先进职工、技术能手们才真正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很显然,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成为党之魂、国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飘飘洒洒的细雨伴着阵阵山风亲切地抚摸着广场上的伟人铜像,在青松翠柏五星红旗的映衬下,毛澤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开国元勋的身躯更显得高大、庄严。我长久地凝视着他们的面容,心中又一次回响起少年时代的歌谣:“七届二中三月开,------”
傅炽光 2006年6月17日
傅炽光说明:
2006年,在建党85周年前夕,我所在的公司党委要求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受食品部党支部之邀,我给他们讲一堂党课并和他们一起来到了西柏坡。傍晚,在蒙蒙细雨中,我独自一人站在寂静的山坡上眺望,心潮涌动。回京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的西柏坡情怀
汽车奔波了6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此时天已黄昏,还下起了小雨,放眼望去山青水绿一片田园景色。飘飘洒洒的细雨更增添了几分神圣般的静谧。西柏坡 ── 这个太行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在农村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党中央所在地。就是在这座小小的山村里,毛澤东和一批老革命家们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一举消灭了國民党500多万的主力部队,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的进军号角。就是在这座小小的山村里,中国共産党描绘了一幅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的国家蓝图。
“七届二中三月开,三七八月洛川来,三五十二瓦窑堡,一月遵义放光彩 ----”眼望着碧波荡漾的西柏坡水库,脑海中忽然记起上中学时编的顺口溜。是啊,当年为了考试,增强记忆,我把历史书上的重要事件串成了顺口溜,写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终于能站在这让我魂牵梦绕、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山岗上,尽情地释放出凝聚已久的款款情怀。放眼望去,村北的山顶上,雄伟的西柏坡纪念塔高高耸立;村南的平原上,蜿蜒的滹沱河若隐若现;雄浑大气的西柏坡纪念馆在苍松翠柏之中顺着山势层叠而上。西柏坡啊,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是党史上光辉的里程碑,你是教育后人艰苦奋斗的警世钟啊。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夺取政权以后的基本政策。从此,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伴随着淮海战役大捷的欢庆锣鼓声我来到了人间。五十七年来,我与共和国一起经历了世纪风云的变幻,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成长为一名共産党员。多年的实践,斗争的洗礼,锤炼了我探求真理的执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
就在这个山村,毛澤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后,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京的时候,毛澤东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毛主席高瞻远瞩,他深知刚刚取得胜利的我们的党将接受执政掌权的考验,将接受人民赞扬和资产阶级捧场的考验,将接受不拿枪的敌人用糖弹进攻的考验,将接受一系列艰巨革命任务的考验。
时代变迁,光阴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如今历史条件产生了巨变,刚刚过上几天富裕日子的人们渐渐淡忘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正当一些人高喊艰苦奋斗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恢复就是扭转、发扬就是继承, 1991年,江泽民在西柏坡挥笔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个大字。改革就要学习、学习就要虚心,2002年初,胡錦涛同志到西柏坡参观时说:“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
从毛主席说的“进城赶考”到胡錦涛讲的“集体上学”,反映出几代领导人传承“两个务必”的决心,同时,也向全党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那就是中国共産党若要巩固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必须提高为人民执政的能力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忘不了啊,毛澤东主席曾多次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忘不了啊,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忘不了啊,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力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胡錦涛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更彰显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强大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的事业召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造就伟大的国家!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党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才能百折不挠,顽强进取;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壮大,成就伟业;有了这种精神,平凡的人才会显得伟大;有了这种精神,一个共産党员也许就会带动一个群体。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先进职工、技术能手们才真正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很显然,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成为党之魂、国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飘飘洒洒的细雨伴着阵阵山风亲切地抚摸着广场上的伟人铜像,在青松翠柏五星红旗的映衬下,毛澤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开国元勋的身躯更显得高大、庄严。我长久地凝视着他们的面容,心中又一次回响起少年时代的歌谣:“七届二中三月开,------”
傅炽光 2006年6月17日
编管组- 帖子数 : 205
注册日期 : 12-12-0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