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王丽芬:我所经历的“八·二一”点滴

向下

王丽芬:我所经历的“八·二一”点滴 Empty 王丽芬:我所经历的“八·二一”点滴

帖子  编管组 2014-08-09, 07:20


王丽芬:我所经历的“八·二一”点滴 VwaaZ



老苯天空通讯:
  这是王丽芬2007年8月19写在老版“老苯天空”网站的一篇文章。七年过去了,在“八·二一”四十周年到来的时候,现将此文在新版“老苯天空”重新刊发。




我所经历的“八·二一”点滴
王丽芬


  读了网上几位同志写的纪念文章,看着在事故中牺牲战友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庞,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我也把我所经历的“8.21”事故后的一些情况记录下来。

  记得“8.21”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书,是一部侦探小说,情节很惊险。11点半多,我才放下书睡觉,但小说中的情节还在脑海中闪现,迷迷糊糊还没睡塌实,突然传来声嘶力竭的喊叫声,那声音极其尖利,不是人在正常状态能发出的声音。我一下子坐了起来,仔细一听,声音是从楼道里传来的,喊的是“氧化塔爆炸了!氧化塔爆炸了!”。我心中一惊,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氧化塔爆炸,半边厂房都得掀了。”我震惊了。爬起身,穿上衣服就往外跑。当我跑到车间南边的劳保仓库时,看到那里聚了很多人围了一圈,有人在维持秩序,不让大家往车间靠近。我穿过人群就往车间跑,大概维持秩序的人知道我是老苯的,所以也没有人拦我。

  我一边跑一边往厂房框架上看,看到氧化塔还立在那儿,跑到车间跟前,感到脚底下磕磕绊绊,才发现脚下全都是焦黑的碎砖乱瓦,再一看,一楼泵房的墙全都没有了,现场弥漫着一股从未闻到过的焦糊味。当时车间人并不多,只是在控制室楼东侧有人在拽水龙带,我就帮他们一起拽,过了一会儿,才见到车间的人。这时大部分伤员已送往医院,但人数不清,也不知道事故现场还有没有人。车间的领导(忘了是谁)让我和宋月霞到医院去清点伤员人数,我们俩爬上了一辆大卡车直奔医院。

  到了总厂医院,闻到的不是医院的来苏水味,而是与事故现场一样的焦糊味。因急诊室病床不够,医院的大厅里排满了由两个长条椅拼起来的急救床,躺在床上的伤员身上都没有衣服,浑身焦黑,根本认不出是谁。当时有的人还能说话,能告诉我们叫什么,有的则已昏迷,送他们来的人告诉我们一些情况。在急诊室的一个病床上,我看到了朱虹,高月林守在她的身边。

  医院里挤满了人,医生、护士来来往往,焦急地忙碌着紧急处理伤员。那种情景,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事故发生以后,厂里成立了事故处理工作组,组织伤员的抢救和牺牲人员的善后工作。领导安排我参加了缪延栋的善后工作。

  一起工作的这么多战友受伤了,牺牲了,本来心里就万分悲痛,但还要忍着悲痛去面对他们的家属,去做他们的工作,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缪延栋在家里最小,是他父亲最疼爱的儿子。我们不能直接把这一噩耗告诉老人,而是先告诉了他的哥哥姐姐,然后再慢慢地一点一点把情况告诉他。缪延栋的父亲头脑很清楚,他知道厂里来人了,儿子又没回家,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把实情告诉他时,他非常坚强,没有当着我们的面痛哭,但看得出老人心里承受着多么大的丧子之痛。看着老人强忍悲痛的面容,我们的心也更加难受。

  在处理善后工作时,我曾陪着缪延栋的哥哥姐姐去太平间看过缪延栋。当时他姐姐身体不好,怕她承受不了,就劝她不要进去了,让我陪着她在外面等着。看着缪的哥哥走进太平间,我忍不住想进去看缪延栋最后一眼,我跟他姐姐说:“你在这里坐着,我进去看看”。走进太平间后,他们已将抽屉拉开,掀开了盖在脸上的白布。缪延栋身穿一套蓝色的工作服,戴一顶蓝工作帽,脸上还戴了一副眼镜。由于烧伤严重,脸上的肌肉已收缩,露出牙齿,但整个脸型还能认出他的模样。他最后的面容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多少年以后,每当想起“8.21”,我都能想起缪延栋最后的面容。

  在那段工作中,我也曾去医院探望过受伤的人员。去看朱虹和范舒平时,医生怕引起感染,不让进,我们只能在病房外听医生介绍她们的情况。她们两人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表现得那么坚强、那么乐观,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令我们由衷地敬佩。我还记得去看商卫平的情况。当时他住在积水潭医院,医生同意我们进去,在离病床稍远的地方看他。我见到的商卫平,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肉,有的地方覆盖着黑色的焦痂,有的地方露着粉色的嫩肉……,那种情景是没有见到过烧伤病人的人所无法想象的。我记得商卫平还冲我们微笑着点点头,这更让我感到心里的剧痛。从他的病房一出来,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地流下来了。说实在的,送缪延栋时我都没让眼泪流下来,但看到伤者在这么顽强地与严重的烧伤殊死搏斗时,我忍不住了……

  在事故善后工作中,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也在这种特殊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了磨练。

  “八·二一”时,我们刚刚二十几岁。我们这一代人,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的是正统教育,虽然有些极左的东西,但毕竟使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人生。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苦难,走出学校后,来到了向阳化工厂苯酚丙酮车间,车间的老领导用部队的训练方式教育锤炼我们,使我们逐步走向成熟,在面临“8.21”这样大的事故面前,我们从容应对,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集体是一个多么好的集体啊!我们的战友是多么好的战友啊!这也是我们能几十年保持友谊的原因,我们的友谊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

  “8.21”对我们的磨练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编管组

帖子数 : 205
注册日期 : 12-12-04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