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2 posters

向下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Empty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帖子  danyang 2016-07-03, 11:31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李丹阳


  今年5月下旬,中国的炎黄艺术馆与日本市原湖畔美术馆合办《生活中的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轨迹与祝福》展览,特邀展品的收藏、捐献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冯真出席。我作为她的女儿陪同前往,并利用此机会到横滨和东京踏访前辈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妈妈日语娴熟的堂妹特从名古屋前来协助。

  横滨是日本华侨聚集地,我的外公冯乃超出生于此。清末,他的祖父冯紫珊及其长兄冯镜如因其父亲──医生冯展扬遭清政府迫害死于狱中,遂逃往日本定居横滨。祖居房屋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损毁,前辈们陆续离开。他们所在的山下町53和56番地因七十年无人认领,其地面现在是神奈川艺术剧场。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LEG5k
图1 冯紫珊在横滨开办的致生印刷店Chee San Brothers(街左)。横滨开港纪念馆伊藤研究员供图


  在横滨中华学院门前迎候的冯校长带我们去横滨中华会馆。会馆事务局关局长向我们简述冯氏兄弟历史。他说,冯镜如、冯紫珊兄弟到横滨后分别开办文具店、印刷所,印中西文著作、名片等,把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带给日本。随后冯校长领我们去见陈福坡博士及其女儿陈天玺教授。身兼日本中华学会会长、横滨孙文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等职的陈先生,已94岁高龄,仍精神矍铄。他讲述了横滨与孙中山及冯家的历史。他说:孙中山等人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来横滨,受到冯氏兄弟等迎接,住在镜如的文具店二楼,并在那里建立兴中会横滨分会,即日本分会。早有反清革命思想的侨领冯镜如任会长,其儿子,年仅14岁的冯自由也加入,冯紫珊任干事,后为司库。陈老说:横滨建立兴中会,冯氏兄弟功不可没。

  陈老又说,孙中山在横滨期间,请冯氏兄弟印刷宣传反清革命的书籍。次年,孙欲赴美,冯氏兄弟给予资助。孙走后,陈少白留住横滨,以助冯镜如编《华英字典》为掩护,主持兴中会会务。以后,孙中山又十余次到横滨,把这里当成从事革命的重要基地。谈毕,陈先生赠送了他编的《孙中山与华侨》。

  冯校长也以中华学院纪念特刊等相赠。据校史载,这所教育华侨子弟的学校是1896年冯镜如、冯紫珊等兴中会员根据孙中山的提议筹设,于1898年初春正式成立。孙中山初为之取名中西学校,后与康梁君主立宪党人合办,改称大同学校。冯自由和冯乃超少时都曾受教于此。现中华学院校名前仍冠以“国父纪念学校”。

  沿着热闹的横滨中华街,我们步行至山下公园。远处码头停泊着大轮船。据悉,孙中山多次来日本,包括1895年来横滨组织兴中会和1905年从欧洲到日本成立同盟会,都在此登岸。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NK9K4
图2 冯真与李丹阳在傍海横滨山下公园


  同盟会是在距横滨不远的东京成立的,发起人中有时在东京上学的冯自由和我的老外公李书城。李书城1902年就读东京弘文书院时曾面见孙中山,接受其革命思想,认识到“清廷是中国复兴的障碍,爱国志士要救亡图存,必须首先推翻清廷”,并向同学黄兴等宣传革命主张。次年初,他与一些湖北籍学生在东京创办《湖北学生界》杂志,还秘结密约,相约从事革命。1903年他回国后,在武昌花园山机关与兴中会员、湖北革命先驱吴禄贞等人制定了向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号召有志青年从军,以新军发动革命的方略。1904年,他深感革命需靠武力,遂再赴日本学习军事。1905年他遵黄兴嘱在学军事的同盟会员中组织丈夫团,其成员有程潜、阎锡山等后来起义的军事领导人。辛亥武昌首义期间,李书城担任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参谋长;民国初年,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军事组长,与孙的机要秘书冯自由共事。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Nb8rP
图3 1912年孙中山与总统府人员等合影。前排右1为冯自由,第三排右1(戴军帽者)为李书城。

  遗憾的是,李书城当年学习的弘文书院,经常活动的中国留学生会馆早已不见踪影,我们只能望着取而代之的高楼大厦兴叹。

  这样,我们在东京主要探访之地是李书城的弟弟李汉俊曾就学的晓星中学和东京大学。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在民主革命先驱吴禄贞的鼓励和资助下随兄长李书城留学日本,先后在晓星中学、第八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18年毕业归国后,曾为同盟会员的李汉俊与寓居上海的孙中山有很深交往。但他意识到,孙中山的旧式革命道路走不通,应该搞彻底的社会革命。他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参与发起中国共党,曾任中央代理书记,筹备中共“一大”。1921年,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共在李书城、李汉俊寓所成立。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QPkei
图4 1920年李书城(右)与李汉俊(左)在上海


  怀着了解李汉俊少年留学经历的愿望,我们走进晓星学校。只见校园里绿荫环绕着一座圣母玛利亚石雕像。晓星学校是1888年由来自法国和美国的玛丽亚会会员创办的。内田副校长引我们到接待室,拿来一摞资料,其中有《晓星中学校卒业者名簿》、《晓星学园同窗会会员名簿》、《晓星百年史》。我们很快查到关于李汉俊的几页资料,我进一步提出希望找李汉俊的照片。于是内田先生把我们带到晓星学园同窗会办公室。同窗会关户事务局长从电脑里调出很多图像。可不少照片既无日期也无合影者姓名。关户先生只得拿着我们带去的李汉俊1920年的照片一一对照查找。我眼尖,在一帧合影中看到有个人很像李汉俊,于是关户把此照印出赠我们。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H9IPq
图5 李汉俊(前左1)从晓星中学毕业后返校与师生合影(日期不详)。

  当日下午,我们去了东京大学,从历经沧桑的赤门进去后好不容易才找到大学的文书馆。工作人员提取出很多本资料,多为《东京帝国大学一览》,还有《支那留学生有关资料》。从泛黄的厚厚文献中,我们不仅查到李汉俊在东大工学部留学三年的记载,还查到冯乃超入该校文学部学美术史和我外婆的哥哥李声华在文学部学哲学的记录。冯乃超和李声华在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与彭康、李初梨、朱镜我等几位留日学生毅然辍学回国,在白色恐怖下投身革命文学运动,希冀用笔来唤醒人民。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GxQkH
图6 冯乃超(左1)在日本与成仿吾等合影。

  从文书馆出来已近黄昏。沿着银杏树浓荫遮盖的道路,我们匆匆到东大工学部、文学部,在夕阳余晖下在前辈们曾就学的建筑前留影。

  在日本短短五天,收获是沉甸的。置身于前辈生活、学习的环境,翻阅着文献记载,我仿佛看到他们前赴后继追随孙中山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身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他们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danyang

帖子数 : 93
注册日期 : 12-12-17

返回页首 向下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Empty 回复: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帖子  guoyulin 2016-07-03, 15:38




  这篇《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是向阳厂原聚丙烯车间工友李丹阳新近写成的。李丹阳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人员,现为旅英学者、历史学博士、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英文化交流学会常务理事。

  李丹阳的家族是一个传奇的家族,先辈中有许多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星光。李丹阳在《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这篇文章中提到多位家族中的先辈。下面这幅图直观展示了这些先辈之间的人物关系: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NleuQ


其中

冯真:
  李丹阳的母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书城
  冯真的外公,李丹阳的老外公。早年追随孙中山,参与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在武昌任革命军参谋长,协助总司令黄兴指挥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斗争。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推倒直系军阀政府后,李曾任陆军部总长。
  1921年7月中国共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李书城家中举行的。95年前,中国共党就诞生在李丹阳的老外公家中。
  1949年李书城受毛主席邀请出席开国大典,并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李汉俊
  李书城的弟弟,中国共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1927年12月被军阀杀害。

李声华
  李书城的长子,留学日本时在东京帝大学习哲学。1927年归国,参加创造社,加入中共,曾翻译《哲学的贫困》。

冯乃超
  李丹阳的外公。革命活动家、教育家、现代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曾与鲁迅等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第一任党团书记,曾任中共中央文委书记,抗战时期任中共南方局“文委”委员、重庆谈判中共代表团顾问。1949年后曾任中央政府人事部副部长、中山大学第一书记、中共八大代表。

冯紫珊
  冯乃超的祖父。兴中会横滨分会理事,在日本接待资助孙中山。

冯镜如
  冯紫珊的哥哥。兴中会横滨分会会长,在日本接待资助孙中山。

冯自由
  冯镜如的儿子,兴中会会员。清末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李丹阳文中的图4是从李家一幅家庭照片中截取下来的。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KRCis


  这幅照片是从李丹阳的外婆李声韵家里找到的,后李丹阳将此照片拿到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请他们翻拍作为资料留存。现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挂的李汉俊像就出自这张照片。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3bCvK
李丹阳指着照片向采访者介绍李汉俊照片发现的经过








guoyulin

帖子数 : 385
注册日期 : 12-12-04

返回页首 向下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Empty 回复: 在日本探寻先辈足迹

帖子  danyang 2016-07-03, 17:41

感谢郭聿林制作了这么详细的family tree。其中李声华在日本的大学里学习哲学,1927年回国后参加创造社,加入中共,曾翻译《哲学的贫困》。比较早便去世了。

danyang

帖子数 : 93
注册日期 : 12-12-1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