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苯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5 posters

向下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Empty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帖子  编管组 2012-12-08, 23:33


本帖始发于2011-12-23


记忆的碎片──入职

陈宏彬


  怀旧是老年思维和情绪的特点——眼前的事往往记不住,过去的事却倒记忆犹新尚且津津乐道。说实在的,如果认真整理一下思绪,时至今日仍然久久萦怀难以忘却的只能是对生命历程起过关键作用、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几个节点,其他更多的人和事也就“神马都是浮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了记忆。
  我是怎么也忘不了1969年3月中旬那个春寒料峭的上午。这一天,我怀着对新生活的新奇与欣喜,告别了母校也告别了自己的中学生涯,随同100来位同学(具体数目记不太准了)从北京35中学的南操场乘坐两辆厂里派来的大轿车,向着首都的西南方向绝尘而去。那一天翻开了我生活的崭新篇章,成为了走向社会的开端。
  过去的北京没有高速公路却也没有今天这么宏大的车流,人们还没有受到交通堵塞的困扰。我们乘坐的绿色斯柯达轿车顺利的出西城过丰台,跨永定河越良乡镇,经过近两个小时颠簸,在房山县一个被称为马各庄的地方停了下来。正处于筹建中的向阳工厂由于还不具备接纳新员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条件,只得借用北京化工四厂的生活区把我们和早几天已经报到的33中学、师大女附中的同学暂时安顿下来。
  由于我们来报到时化工四厂的宿舍楼已分配将尽,同来的35中同学大都住进了一座临时改用的大仓库。这间偌大的库房既不隔间也未设床,每位同学在两排席地而设的稻草铺上各自占有了五六十公分宽的铺位。大家肩并肩、头靠头的挤着睡下就算“安营扎寨”了。这间特殊的宿舍被同学们戏称为“统舱”,它与部分同学后来住过的“羊圈” 在建厂史上齐名,成为我们“老向阳”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佳话,“住过统舱、睡过羊圈”也经常成为我们向后来者们炫耀的资本。
  那时的进厂教育带有浓烈的时代色彩,与现在的入职培训有着很大的不同。阶级斗争是教育的主线,体力劳动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为了牢记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所承受过的苦难,新进厂的的员工必须吞咽麸子蒸制的忆苦饭。那东西没有一点粘性非常粗糙,以致都捏不成形一碰就散。要想咽下它必须就着咸菜,像吃中药粉剂那样用大量的温水冲服。后来听说有一位女同学就是因为吞咽这种忆苦饭不得法把胃都搞出血了。相比之下无论是参加支农还是建厂劳动都不失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上世纪六十年代都市的温室效应还未发生,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暖冬。早春时节土地还没有彻底化冻,社员们尚且不忙就更没有什么正经农事好安排我们去做。所谓支农无外乎是同学们集体到马各庄的农田里应个景,嬉笑打闹一天而已。参加建厂劳动就更让人兴奋了。都市长大的学生脑子里根本没有大工厂的概念,产业工人好像就是宣传画上那些戴着鸭舌帽、握着大锤、举着钢钎、筋骨强壮的汉子;现代工厂就是冒着浓烟的烟囱和机器轰鸣的厂房。我们这些向阳化工厂的新工人是多么渴望一睹自己工厂的风采啊。从化工四厂到向阳厂十几里地的跋涉犹如一次郊游和远足,同学们趟过路面浸在水下的漫水桥,绕过石头垒建的低矮村舍,指看着树尖上才偶见枝杈的树木,伴随着驴车、牛车、马车、汽车混行的运输车队,来到了人声鼎沸的建厂会战工地。在这里我们与生第一次听到了杉篙、六尺杠、盒子板这些数不清的陌生名词,第一次见到了高大的框架和蜿蜒的管廊,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劳动者创造世界的豪迈。
  一个来月的进厂教育很快就结束了,除了阶级斗争那些老生常谈之外,我知道了向阳化工厂是按照伟大领袖“靠山、隐蔽、分散”的指示,与东方红炼油厂同时在房山县建设的小三线工程;知道了工厂建成后将生产一种国家紧缺的化工原料叫做苯酚丙酮;还知道了工厂的通信地址是一个编号为290的保密信箱。自豪兴奋和新奇渴望的情绪不断地在我胸中涌动。
  进厂教育结束时,我被宣布参加兰化实习队,分配到了烃化岗位。什么叫烃化,怎么烃化?烃化是做什么的?就连负责进厂教育的领导和工人师傅也没有人能说得明白。不管怎么说,我的职业生涯就这样从苯酚丙酮烃化岗位开始了。








编管组

帖子数 : 205
注册日期 : 12-12-04

返回页首 向下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Empty 回忆过去是快乐的

帖子  李民欣 2012-12-16, 15:57

陈宏彬:
你好!
首先祝老苯重生。还是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回忆过去是快乐的,尤其是老年人。
记得刚建厂的时候,我和周全住一个屋,他是个乐天派,一个有故事的人。
周全常挂在嘴上的故事就是“日本船——满完(满丸)”。他解释说 :“日本人把船叫-丸,所以日本船就叫—大力丸—樱花丸——统称满丸(满完)”



李民欣

帖子数 : 325
注册日期 : 12-12-16
年龄 : 75

返回页首 向下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Empty 世界末日的祝福。。。

帖子  朱荣根 2012-12-22, 21:56

Very Happy 世界末日的祝福,哈哈。。。

朱荣根

帖子数 : 5
注册日期 : 12-12-22

返回页首 向下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Empty 回复: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帖子  胡德源 2012-12-23, 22:48

[/b][left]大家好!
很高兴看到“老苯天空”的重生,要感谢咱们的管理们的辛苦,琢磨。
很高兴看到了陈宏斌的外孙,有了隔辈人啊~~~~~
同时也看到了“朱指导员”希望您多保重身体啊!很想念您的~~~~~~

胡德源

帖子数 : 4
注册日期 : 12-12-23

返回页首 向下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Empty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1)

帖子  bj 2013-01-12, 19:03

原帖2011年12月15日发表在原“老苯天空”论坛上,现转载于此。

记忆的碎片(1)

  为纪念北京金融街建设20周年,公司党委组织了一次笔会,特别邀请公司的老同志们撰写回忆性的文章。我接到通知后虽思绪如
涌却久久难以动笔。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城市的建造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是人类文化的展示。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但确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功能,还体现出了城市美学和城市品味。现在被称为金融街的这片热土,20年前以西二环整治和老城区危旧房改造为由立项并开始建设,如今已是道路通衢、高楼林立、商贾云集、蜚声四海,真可说是沧海桑田之变。回想建设之初,许多人出于对城市功能定位、区域建设能力等问题的思考,对于要不要在首都建设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什么规模、什么档次、什么风格的金融街?区级政府有没有能力承担建设任务等等问题充满了疑虑和困惑。从立项、规划、招商到引资、拆迁、建设,太多太多头绪纷杂又似乎不可逾越的困难严峻的摆在了年轻的建设者们面前,迫使他们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去逐一思索和应对。金融街也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应对之中从无到有破土而生昂然崛起。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对于人的生命历程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或平庸或辉煌,或一事无成落魄神伤或志得意满神采飞扬,甜酸苦辣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今天当人们审视这20来年的作为,何为功何为过,孰是孰非当由历史评说。

  20年过去了,浑浑噩噩往事如烟,无从表述也无以示人。只是每当徜徉在金融大街上,我心中都不禁会涌起作为街区建设参与者的自豪。每当我看到那一幢幢节次鳞比的大厦,总感觉到那就是一座座纪念建设者们的永恒丰碑,无言的记述着城市的演变,赞颂着时代的伟大,赞美着人民的才智,感谢着建设者的辛劳。

  此次公司约稿勾起了我很久以来的一桩夙愿,激发起了一种冲动:何不见贤思齐,像其他网友仁兄们那样抓住身体状况尚好、头脑尚且清楚的年华,尝试着将记忆中的碎片串联起来,讲述往昔岁月中的闲闻趣事,既可与伙伴们同乐也可作为自己的青春祭文吧。
2011-12-15 11:26

bj

帖子数 : 133
注册日期 : 12-12-28

返回页首 向下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入职 Empty 陈宏彬:记忆的碎片(2)

帖子  bj 2013-01-12, 23:00

记忆的碎片(2)——幸运儿

  说起来,我们这群人真是那个“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代大潮的幸运儿。到底是什么机缘造成了这份幸运,几十年后的今天既说不清也不必深究了。总之,1969年3月在我们正准备去广阔天地接受考验,远赴农村下乡插队或穿上仿制军装进入兵团序列的当口,却被被组织上的一纸通知分配到了北京向阳化工厂。这不是我们对艰苦生活的畏怯和逃避,是命运的眷顾保留了我们都市生活的权利,让我们有幸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并将踏入领导阶级的行列。

  今天的人们即使在文学作品中也很难真切的体验出“留城”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意义。若干年后,当众多兄弟姐妹们还在对回城指标和城市工作权利企盼无望而彷徨无措,还在试探着各式各样的努力而痛苦挣扎时候,我们这群幸运儿却由于命运在1969年的那一次眷顾和恩赐,已经开始奠定都市生活的基石了。

  在那个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心灵变异盲从疯狂的年代,人们对就业的理解似乎谋生的意味远不如投身革命的色彩浓厚。此后几十年中,我也总是以1969年3月作为“参加革命时间”,填写各种各样履历表。其实除了极少数职业革命家以外,就大多数人而言就业的本来目的无外乎谋生。就业与革命的本来意义之间好像也不并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

  那个一切都要以计划支配、人定胜天的时代,并不似如今这般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共荣,集体和全民两种所有制形式却是泾渭分明,临时工、合同工、正式工的社会地位也绝不相同。全民所有制企业在那年头才叫做一家独大尽领风骚。在组织人事和劳动工资管理制度上,只有参军入伍和成为全民所有制员工才能开始计算军龄和工龄,才算是正式参加了革命。从此,生命价值就会得到提升,就会受到社会更好的承认、更大的尊重和更充分的信任;你的生活也就开始享受“体制内”的各种待遇,就能生老病死有依靠,真正进入了红色保险箱。为此人们无不趋之若鹜,绝不比现如今社会对国家公务员追捧的热度低,套一句时下的流行语那才叫“羡慕嫉妒恨”呢。

  1969年3月的那一纸通知、那一次幸运的机缘,决定了我们这群人的生活轨迹,对我们的一生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也让我们的生命与石化工业、与向阳化工厂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1-12-16 10:18


bj

帖子数 : 133
注册日期 : 12-12-2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